问:“乐是心之本体,不知遇大故,于哀哭时,此乐还在否?”
先生曰:“须是大哭一番了方乐,不哭便不乐矣。虽哭,此心安处即是乐也。本体未尝有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问:“乐是心之本体,不知遇大故,于哀哭时,此乐还在否?”
先生曰:“须是大哭一番了方乐,不哭便不乐矣。虽哭,此心安处即是乐也。本体未尝有动。”
问:“乐是心之本体,不知遇到大的悲惨变故哀哭之时,这个乐还在不在?”
先生说:“唯有痛哭之后才能乐,不哭就不会乐了。虽然是哭,此心却得到了安慰,因而也就是乐。心的本体是没有变化的。”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省曾录 · 四十五》是明代思想家王守仁的文集之一,收录了其与弟子、朋友间的书信和对话记录。这些书信不仅展示了王守仁的思想,而且体现了他对于道德、政治、教育等领域的深刻见解。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省曾录 · 四十五》中,王守仁强调“知行合一”的思想观念,他认为知识和行动应该紧密结合,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并提升知识。这种思想对于后来的儒家学者产生了深远影响。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省曾录 · 四十五》还涉及到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如对官员贪污腐败的批判,以及对于农民起义的看法等。这些内容反映了王守仁对社会问题的关心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