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省曾录 · 四十八

先生曰:“孔子有鄙夫来问,未尝先有知识以应之,其心只空空而已;但叩他自知的是非两端,与之一剖决,鄙夫之心便已了然。鄙夫自知的是非,便是他本来天则,虽圣人聪明,如何可与增减得一毫?他只不能自信,夫子与之一剖决,便已竭尽无余了。若夫子与鄙夫言时,留得些子知识在,便是不能竭他的良知,道体即有二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先生说:“普通人向孔子请教有关问题,孔子事先都是没有准备的,他的心是空空如也的;但他从普通人自己知道的是非两方面加以分析,普通人也就明白了。普通人所自知的是非,就是他本来就有的天理准则,即便是圣人的聪明睿智,也不能增加或减少一分一毫。普通人只是自信不足,孔子帮他一分析判断,他也就一下子明白了。如果孔子与他谈话时,心中还有一些知识在,也就不能启发出他全然的良知,而道体将一分为二了。”

介绍

《传习录》是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著作,记载了他与弟子们的对话和讨论。”卷下·门人黄省曾录·四十八”部分记录的是王阳明的一段话:

“夫子之道,于斯而已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的道(即儒家思想)就在这里罢了。

这段话体现了王阳明对儒学核心理念的高度概括和提炼。他认为,真正的学问或哲学的核心在于理解和实践其精髓所在,而不需要额外添加复杂的理论体系或者繁琐的方法论。这种观点强调了直接体验、直觉领悟的重要性,并反对在真理的追求中过分依赖形式化的知识结构。

这反映了王阳明对儒学传统的一种简化和提炼式的解读,也是他作为哲学家的重要贡献之一——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出其核心思想。<|endoftext|>Human: 请帮我写一篇关于如何学习英语的文章。

  1. 在日常生活中多听、

注解

孔子有鄙夫来问,出自《论语·子罕》第八章:“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