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以方录 · 二十一

问:“人心与物同体,如吾身原是血气流通的,所以谓之同体。若于人便异体了,禽、兽、草、木益远矣!而何谓之同体?”
先生曰:“你只在感应之机上看。岂但禽、兽、草、木,虽天地也与我同体的,鬼神也与我同体的。”
请问。
先生曰:“你看这个天地中间,什么是天地的心?”
对曰:“尝闻人是天地的心。”
曰:“人又什么教做心?”
对曰:“只是一个灵明。”
“可知充天塞地中间,只有这个灵明。人只为形体自间隔了。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辨他吉、凶、灾、祥?天地、鬼神、万物,离却我的灵明,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了;我的灵明,离却天地、鬼神、万物,亦没有我的灵明。如此,便是一气流通的,如何与他间隔得?”
又问:“天地、鬼神、万物,千古见在,何没了我的灵明,便俱无了?”
曰:“今看死的人,他这些精灵游散了,他的天地、鬼神、万物尚在何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学生问:“人心与万物同为一体,例如,我们的身体气血畅通,这可说是同体。但我与他人就应该是异体了,至于禽兽草木就更远了,为什么还说是同体呢?”

先生说:“你这是只在感应上看问题了。其实岂止禽兽草木,就算是天与地、鬼与神也是和我同体的。”

学生问为什么。

先生说:“你看天地中间,什么才是它们的心?”

学生回答说:“我曾经听人说人是天地的心。”

先生问:“什么是人的心?”

学生回答说:“是人的灵明。”

“可见充塞天地间的只有这个灵明。只是被人体所隔开了。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望它的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察它的厚?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分辨它的吉凶灾祥?天地万物鬼神,离开了我的灵明,便没有了,一切成空;反过来,离开了万物,我的灵明也就没有了。所以,它们是一气相通的,怎么隔开的呢?”

学生又问:“天地鬼神万物亘古不变,为什么没了我的灵明,就都没了呢?”

先生说:“现在你看那些死去的人,他的灵明消散了,他的天地鬼神万物在哪儿?”

介绍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以方录 · 二十一》是明代王阳明的弟子黄以方所著的记录。王阳明是中国明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哲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思想主要在“心学”上得到了阐述。

《传习录》是王阳明及其门徒记录其教学和思想的书,其中《卷下》收录了王阳明晚年的思想。《门人黄以方录·二十一》则是指其中某一章节的记录,黄以方作为门徒,对这一章节的内容进行了记录和整理。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以方录·二十一》虽然不是文学作品,但它包含了许多关于哲学思考、道德修养、人生观念等内容,这些都是文学创作的重要素材。通过阅读这部文献,读者可以了解到王阳明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态度,以及这些思想如何影响了他的弟子们。此外,这部作品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记录和传承历史和文化的方式,对于研究中国文化和哲学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

注解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