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问:“天地、鬼神、万物,千古见在,何没了我的灵明,便俱无了?”

曰:“今看死的人,他这些精灵游散了,他的天地、鬼神、万物尚在何处?”

【译文】

又问:“天地鬼神万物,自古至今都存在,为何我的灵性消失了,一切都没有了?”

王阳明回答说:“现在看死的那些人,他们的灵性和天地、鬼神、万物还在何处?”

【注释】

①传习录:明代思想家王守仁的著作。②卷下:指《传习录》的第二部分(下)。③门人黄以方录:指门徒黄以方所记的《传习录》中的第二十一篇。④见在:现存。⑤何没了我的灵明:怎么就没有了我的灵性。⑥俱无了:都没有了。⑦游散:消散,离散。⑧天地:指自然的宇宙。⑨鬼神:指神秘的超自然力量。⑩万物:指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⑪千古见在:自古以来仍然存在。⑫没:没有。⑬俱:都。⑭问:询问。⑮曰:是,为“是”,表示肯定的回答。⑯今看死的人:现在来看已经去世的人。⑰这些精灵:这里指人的魂魄或精神。⑱游散了:飘荡离散了。⑲天地、鬼神、万物尚在何处:天地、鬼神、万物还存在吗?⑳否:否定词。㉑看:观察。㉒他:代指死者。㉓这些精灵:指死者的魂魄或精神。㉔尚在何处:存在于何处。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王阳明对生死观的独特见解。他认为,生者之所以能够感知外界,是因为其灵性活跃;而当生命终止后,其灵性也随之消失,因此一切皆归于沉寂。然而,王阳明认为,即使死亡,死者的精神仍可与天地、鬼神、万物相联系,它们并未真正消失,只是暂时游离于物质世界之外罢了。这种看法强调了生命的延续性和超越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