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起行征思、田,德洪与汝中追送严滩,汝中举佛家实相、幻相之说。
先生曰:“有心俱是实,无心俱是幻;无心俱是实,有心俱是幻。”
汝中曰:“有心俱是实,无心俱是幻,是本体上说工夫;无心俱是实,有心俱是幻,是工夫上说本体。”
先生然其言。
洪于是时尚未了达,数年用功,始信本体工夫合一。但先生是时因问偶谈,若吾儒指点人处,不必借此立言耳。
诗句
- “先生起行征思、田,德洪与汝中追送严滩” - 此句描绘了学者王阳明开始出行去思考和实践他的学问时的情景。德洪和汝中跟随他到严滩送别。
- “汝中举佛家实相、幻相之说” - 这里提到一个关键人物,汝中(即王汝中),他在引用佛教的“实相”和“幻相”概念来讨论问题。
- “有心俱是实,无心俱是幻;无心俱是实,有心俱是幻” - 这是对哲学观念的深入分析:”有”的心代表实际的存在,而”无”的心则代表虚幻的存在。王阳明通过这两句话表达了他对事物本质的看法。
- “汝中曰:“有心俱是实,无心俱是幻,是本体上说工夫;无心俱是实,有心俱是幻,是工夫上说本体。”” - 汝中进一步解释了王阳明的观点,将这种看法应用在对事物的理解和行动上。
- “先生然其言。” - 王阳明接受了汝中的论述并认同这些观点。
- “洪于是时尚未了达,数年用功,始信本体工夫合一。” - 此时,德洪还未能完全理解这些观点,但经过多年的努力,他开始接受王阳明的思想,认为本体和工夫是可以相互融合的理解。
- “但先生是时因问偶谈,若吾儒指点人处,不必借此立言耳。” - 王阳明强调,他的教导并不是为了确立一种固定的说法或理论,而是针对个人如何理解和运用这些原则的指导。
译文
- 当老师要出发去思考和实践他的学问时,德洪和我追随他去严滩送别。
- 汝中提出佛教中的“实相”与“幻相”的概念。
- 王阳明说:“如果有心,那么一切都被视为真实;如果没有心,一切都是虚幻。”
- 汝中回应:“如果所有东西都被视为真实,那么一切皆为现实;如果一切被视为虚幻,那么一切皆为幻想。”
- 王阳明认同汝中的论述。
- 德洪当时还未完全领会这些观点,几年的努力后,才逐渐相信本体与工夫可以融合一体。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王阳明哲学思想的精髓。通过对“实相”“幻相”的探讨,以及“有心”与“无心”的区分,王阳明阐述了他对事物本质的理解:一切事物都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既非纯粹的物质存在也非纯粹的精神存在,而是存在于二者之间,即“本体”。同时,他强调在实际行动中应关注事物的本质,而非仅停留在表面现象。此外,诗中还体现了王阳明对于教育和个人修养的重视,鼓励弟子们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来达到理解真理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