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说‘性相近’,即孟子说‘性善’,不可专在气质上说。若说气质,如刚与柔对,如何相近得?惟性善则同耳。人生初时善,原是同的,但刚的习于善则为刚善,习于恶则为刚恶;柔的习于善则为柔善,习于恶则为柔恶,便日相远了。”
“夫子说‘性相近’,即孟子说‘性善’,不可专在气质上说。若说气质,如刚与柔对,如何相近得?惟性善则同耳。人生初时善,原是同的,但刚的习于善则为刚善,习于恶则为刚恶;柔的习于善则为柔善,习于恶则为柔恶,便日相远了。”
这首诗出自《传习录·卷下·门人黄以方录·十九》,是王阳明的弟子黄以方所记录。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他的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首诗主要讲述了王阳明对于人性的理解。
王阳明提出了“性相近”的观点。他认为,人的本性都是相近的,这是儒家经典中关于人性的基本观点。然而,这个观点并不局限于气质上的理解,而是更深层次的对人性的理解。
王阳明进一步阐释了他对于人性的理解。他认为,人的本性是相同的,只是由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不同,导致人们的行为和性格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人们的刚柔两个方面。刚的人习于善则为善,习于恶则为恶;柔的人习于善则为善,习于恶则为恶。这就是说,虽然人的本性相同,但由于后天的影响,使得人们在行为和性格上发生了明显的区别。
王阳明强调了人性的善良本质。他认为,人生的最初状态是善良的,这是因为人性的本质都是善良的。然而,由于后天的影响,人们往往被各种欲望和诱惑所迷惑,导致行为和性格发生了变化。因此,我们需要回归到人性的本源,回归到最初的善良状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实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这首诗的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人性的深入探讨,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王阳明认为,虽然人的本性相同,但由于后天的影响,使得人们在行为和性格上发生了明显的区别。这种观点对于我们理解人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王阳明强调了人性的善良本质,提醒我们要回归到最初的善良状态,找回真正的自我。这对于我们认识自己、实现自我成长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