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亦名卤盐、寒石、石碱。从碱地掘取,用作硝皮。
气味
辛、寒、无毒。
主治
男女转脬,小便困难。用寒水石(按:此处指凝水石)二两、滑石一两、葵子一合,共研为末,加水一斗,煮成五升。每服一升。
牙龈出血,有洞。用凝水石粉三两、丹砂二钱,甘草、脑子各少许,共研为末,干敷。
汤火灼伤。用凝水石烧过,研细,敷伤处。
小儿丹毒(皮肤热赤)。用凝水石半两、白土一分,共研为末,米醋调涂。
本草纲目 · 石部 · 凝水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本草纲目·石部·凝水石》是中国明代李时珍编著的一本综合性药物学著作,也是中国古代药物学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共分为十二卷,其中第一卷至第五卷主要讲述了药物的分类、性能、功效、应用等方面的知识,第六卷至第十二卷则主要介绍了药物的来源、采集、炮制、贮藏等方面的技术。
在《本草纲目·石部·凝水石》中,作者对各种石类药材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解释,其中包括凝水石、石英、石灰岩等多种石类药材。凝水石是一种具有特殊疗效的矿物药材,它的名称来源于其能够凝聚水滴的特性。这种石头在古代被视为一种珍贵的中药材料,被用于治疗风湿病、关节痛、水肿等症状。
在《本草纲目·石部·凝水石》中,作者对凝水石的形态、颜色、质地、产地等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还对其药性、主治功效、使用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此外,作者还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案例来验证凝水石的疗效,使读者更加信服这种药材的神奇之处。
《本草纲目·石部·凝水石》是一部内容丰富、论述详尽的药物学著作,对于后世的中医药学研究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关于石类药材的丰富知识,也为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