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 果部 · 橘

气味
橘实:甘、酸、温、无毒。
黄橘皮:(红皮、陈皮)辛、苦、温、无毒。
青橘皮:苦、辛、温、无毒。
橘核:苦、平、无毒。
橘叶:苦、平、无毒。
主治
橘叶:消肿散毒。治肺痈、乳痈、胁痛。
橘核:
腰痛。用橘核、杜仲各二两,炒、研为末。每服二钱,盐酒送下。
小肠疝气及阴核肿痛。用橘核五钱,炒、研为末,老酒煎服,或加酒、糊做丸服。
橘瓤上筋膜(橘络):口渴吐酒。炒熟煎激发饮,甚效。(按:现用以治痰滞经络、咳嗽、胸胁作等症。)
青橘皮:
酒食后饱满。用青橘皮一斤,分作四分:四两用盐汤泡,四两用百沸汤泡,四两用醋泡,四两用酒泡。三日后取出,去白切丝,以盐一两炒至微焦,研为末。每服二钱,用茶末四分,水煎温服。此方名“快膈汤”。
理脾快气。用青橘皮一斤,晒干,焙过,研为末,加甘草末一两、檀香末半两,和匀收存。每用一、二钱,放一点盐,开水送服。
健胃解酒。用青皮一斤,泡去甘味,去瓤炼净,加盐五两、炙甘草六两、舶茴香四两、甜水一斗,共煮,不断搅拌,水尽后,以慢火把药焙干,去掉甘草、茴香,只取青皮收存,每于饭后嚼服数片,有益脾胃。
疟疾疾寒热。用青皮一两烧存性,研为末,发病前以温酒送服一钱,临发时再服一次。
乳癌(乳房内有核如指头,不痛不痒,五、七年成痈,名乳癌)。用青皮四钱,加水一碗半煎成一碗,徐徐服下。一天服一次,或用酒送服亦可。
耳出汁。用青皮烧过。研为末,包棉中,塞耳内。
唇燥生疮。用青皮烧过,研为末,调猪油涂搽。
黄橘皮:
湿痰停滞,咳嗽唾稠粘。用武汉橘皮半斤,放砂锅内,下盐五钱,化不淹过煮干;另用粉甘草二两,去皮蜜炙,二味共研为末,加蒸饼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百丸,开水送下。此方名“润下丸”。
脾气胀满。用橘皮四两、白术二两,共研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饭前服,木香汤送下。一天服三次。此方名“宽中丸”。
伤寒及一切杂病,干呕,手足逆冷。用橘皮四两、生姜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本草纲目·果部·橘》是一本由李时珍编著的中医古籍,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中药学的百科全书。本书共52卷,分为16部、60类,详细记载了1892种药用植物和动物,包括各种药材的名称、形状、颜色、气味、性味、功效、采集方法和炮制方法等,对后世中医药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书中,李时珍对各种中药材进行了系统地归纳和分类,将它们按照性质和作用进行归类。例如,他将果实类药材分为甘、酸、苦、辛、咸五味,并详细描述了各种果实的性质和作用,如橘子、柚子、柠檬等。他还强调了果实类药材的采集时间、加工方法等细节,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本草纲目·果部·橘》还记载了柑橘的栽培技术、品种介绍和食用方法等内容。例如,李时珍介绍了柑橘的栽培方法、品种特点和种植注意事项,为后来的柑橘产业发展提供了指导。同时,他还介绍了柑橘的食用方法,如榨汁、泡茶等,让人们更加了解柑橘的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

《本草纲目·果部·橘》是一本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价值的中医药学著作,对后世中医药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我们了解和认识柑橘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