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艳妖娆偏怕雨,柳腰纤弱不禁寒。
少年惯见无情思,何况如今病后看。
即事 其三
介绍
。
《即事其三》是清代诗人黄遵宪的诗作,全诗如下:
一自离群后,愁肠已断无由销。
欲将心上语,付与落花梢。
别恨随流水,相思逐乱潮。
明朝又分手,何处觅重桥?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根据诗歌内容分析,这是一首表达离愁别绪的抒情诗。全诗通过描绘流水和落花这两种自然意象来象征分离与孤独的情感,同时用“别恨”、“相思”等词语直接点明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 情感基调:整首诗弥漫着一种深深的离愁别绪。从开头的”一自离群后,愁肠已断无由销”可以看出作者因离群而产生的孤独和忧郁情绪。
- 抒情手法:
- 通过自然景物
相关推荐
【注释】 即事 其三:即事,写景抒情;花艳妖娆偏怕雨,指花朵艳丽却害怕下雨;柳腰纤弱不禁寒,指柳树柔弱纤细却受不了寒冷。 少年惯见无情思,何况如今病后看。 译文: 花开得艳丽妖娆,偏偏害怕雨打,柳条柔软纤细,却受不了严寒。 少年时见多了离别和忧伤,现在病了更觉得凄凉。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借物抒情。首句“花艳”是写花,二句是说柳。诗人在描绘景物时,用一“偏”字写出了花的娇艳与对风雨的恐惧
【注释】 即事:应景作诗。上,指皇帝。把酒自多情:端起酒杯自酌。筹国,谋划国家大事。诸公,指同朝大臣和有才能的官员。圣明,圣明的君主。 【赏析】 这首诗是唐肃宗至德二载(757)秋,诗人任夔州刺史时所作的一首咏怀之作。 首句“上书无复志”,写诗人在安史乱后的艰难岁月里,无心向朝廷上书言事,而是借酒浇愁,自我宽慰,抒发了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次句“把酒自多情”,写诗人以酒浇愁,但酒已饮尽,而心事难平
注释: 1 使者晨驰壁:指朝廷派遣使节清晨急驰至边境。 2. 夺归平虏章:夺取并归还平定敌寇的战功。 3. 自天悬斧钺:如同天帝悬挂斧钺一般。 4. 择日设坛场:选择良辰吉日,准备祭祀天地和神灵的大典。 5. 万马中原集:成千上万的兵马集结于中原。 6. 诸军上苑旁:各支军队驻扎在皇家园林周围。 7. 主恩无可报:君主恩德无法回报。 8. 一战成名王:通过一次战役就能成就一番功名,成为一方霸主。
【注释】 ①懒嫚:懒散不恭。终疑傲:终究怀疑他傲慢。和光:即“和顺”,与世无争的处世态度。意远哉:指其高洁之志。元龙:汉末名士陈琳,字元龙。客礼:对宾客彬彬有礼。方朔:汉武帝时的文学家东方朔。仙才:指他的文才。疾苦:病苦;困苦。褰帷:撩起帷幕,这里指生病。领郡:代理郡守。那须:何必,无须。作赋柏梁台:指在柏梁殿为汉武帝作赋。 【赏析】 此诗是诗人代友人写《即事》组诗之三,借咏怀古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即事诗之一。它描绘了诗人在塞外的一个春天,看到塞外的风景,以及自己的孤独和病弱。 名岂山公著,疏狂曼倩同。 这里的“山公”是指东晋的王导,被誉为“竹林七贤”之一。他的字是安期,因此被称为“山公”。而“曼倩”则是指东汉的陈寔(字孟舒),他以清贫自守、不慕荣利而著称。这里指的是两位名人都以他们的豪放和洒脱著称。 塞云怜失马,鸟羽悟伤弓。 塞云是指塞外的云,象征着边疆的险恶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其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结合诗句进行分析。“闻道灵輀出大都,素车犹赖有生徒。”意为听说灵柩从京都出发了,那辆白色的灵车还靠活着的人们来抬送吧,这两句诗写诗人得知故友已死,心中悲痛欲绝。“归魂无复家门计”一句中“无复”的意思是再也没有、不再,表达了诗人对故友的思念之情
【注释】 窣:通“簌”,形容柳条垂挂的样子。 文赋:指文章,此处泛指诗作。 搆藻思:构架、构思。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长安应试时所作,表现了诗人对科举考试的厌倦和不满。首句写景,双柳依然翠绿;次句写人,陌旁驻马立移时;第三句写事,去年文赋从头读;末句写意,不更临风构藻思。全诗四句皆用平实之笔,而意境深远。 “双柳依然窣绿丝”:双柳依旧如故,垂柳的枝条像绿色的丝带一样垂下,轻轻摇曳着。
“千峰紫翠画屏迎,不定寻常阴与晴” —— 这一句诗描述的是一幅自然景象的画面,山峰苍翠欲滴,如同精美的屏风一般展现在眼前。千峰之上,紫色的翠绿交织,宛如一幅生动的画面。 “截水爱看横蟹断” ——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场景,诗人坐在溪边,看着水面上横卧的螃蟹被水流轻轻拨动,仿佛在欣赏一场无声的交响乐。 “隔林时听𡇼驼声” —— 这里则转入了另一幅画面,诗人坐在树林中
翠幕支船可号斋,飘飖容与水云涯。 香山面目何曾隐,落影湖中分外佳。 注释:翠幕:绿色的帷幕;支船:撑船;可号斋:可以命名斋堂;飘飖:随风飘荡;容与:闲适从容;香山:指香山寺;面目:面容;何曾:不曾;隐:隐藏;落影:落在水中的影子;分外佳:显得格外美丽。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景物描绘得生动形象,富有诗意。首句“翠幕支船可号斋”,以翠色的帷幕支起小船,可以命名斋堂
注释:我在窗前欣赏着对面的山峰,在树下悠闲自在地看着鹿喝奶。如果仙人想要追求不老的法门,那么就应该在这里挖到灵芝。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向往。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看到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态度和看法,认为人生应该像鹿一样自由自在,不应该被琐事所困扰。最后一句则寓意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于长生不老的追求和向往
注释: 即事 其三:这是第三首《即事》诗。 朱陆门庭互挤排,何尝梦见二人怀:朱门和陆门的庭院相互拥挤,他们怎么会梦见两个心上人呢?朱门:指富贵人家的门庭,泛指豪门贵族。陆门:指平民百姓的门庭。 已躬下事不曾了,说落天花只益乖:他已经放下了高贵的身份去做事,却连一句真心话也没有说出,反而显得更加不真诚。落:落下,指吐露真情。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富贵之人不能真心待人的不满和批评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的《即事 其三》,其中“疏乞江湖陈老病,诏传容貌写丹青”这两句诗尤为经典,它们不仅描述了诗人在官场上的困境,而且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 “疏乞江湖陈老病”这句话中的“疏乞”,意为向皇帝上书请求辞职或退休;“江湖”通常指的是远离朝廷的地方,这里指诗人想要离开朝廷,寻求隐居的生活;“陈老病”则是指诗人因为年纪大和疾病而无法再担任官职,只能隐退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