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鹊成桥处,银河湛欲流。
月随穿线女,香散曝衣楼。
天上逢今夕,人间几度秋。
灵槎如有便,还许客星游。
七夕二首 其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乌鹊成桥处,银河湛欲流。
月随穿线女,香散曝衣楼。
天上逢今夕,人间几度秋。
灵槎如有便,还许客星游。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七夕节往往被赋予了丰富的情感和象征意义。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七夕二首》之一,表达了诗人对牛郎织女传说的感慨以及对人间与天上距离的思索。下面将逐一解释诗句内容及其深层含义: 1. 乌鹊成桥处:描述了银河上鹊桥搭建的场景,象征着天界的联结和人间的希望。 2. 银河湛欲流:描绘了银河如同流动的液体,暗喻着宇宙的广阔和神秘。 3. 月随穿线女:借用牛郎织女相会的故事
【注释】 夜:指七夕之夜,即农历七月七日夜。银河:天河,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的地方。玉露:晶莹的露珠,指秋露。双星:指牵牛星和织女星。缘底事:为何如此呢?“缘”字在这里用作疑问代词,相当于“为什么”。若:如,像。千古:很久很久以前。 译文 寂静的夜晚,银河显得冷清,高高的天上,秋露晶莹透明。 牵牛与织女的星宿,是因何缘故才相会在今夜?千年之后的人们,又该以怎样的心情去体会他们之间的这份情感呢?
```plaintext七夕二首其一 画郎面面图金粟,化塔层层现玉毫。 舍利窗中看宿劫,栴檀林外听江涛。 注释:画郎们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金粟般的面部轮廓,层层叠叠的化塔中显现出如玉般的光芒。在舍利(佛骨)窗前,我观察着历史的沉淀;而在旃檀(香木)林外,我聆听着江水的涛声。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画郎们的技艺和佛像的庄严,表达了作者对历史遗迹和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通过舍利窗和旃檀林这一对意象
七夕二首 其一 注释:逝节,指时光流逝。忽不处,突然不在。佳夕,美好的夜晚。复我临,再次来到我身边。神飙,神马的风。泛光蕙,泛动着光芒的光蕙草。渥露,浓重的露水。沾华林,沾湿了华美的树林。缅,思念。兹端,这个方面。竟,到底。难谌,难以实现。形影,影子,这里指自己的影子。憯相望,互相凝视。胡由,何处。接徽音,传递美好的声音。飘飖翠龙驾,飘浮着翠绿的龙车。仿佛青瑶簪,好像青玉的簪子。长河,银河
```text 天上佳期夜未阑,故园秋到井梧寒。 红楼思妇天涯客,一样银河两地看。 --- 注释: 1. “天上佳期”:指牛郎织女在天上的约定相会。 2. “夜未阑”:夜晚还未结束。 3. “故园秋”:指诗人的故乡在秋天。 4. “井梧”:井边梧桐,常用以比喻故乡或家园。 5. “思妇”:思念远方丈夫的女子。 6. “天涯客”:漂泊他乡的旅人。 7. “银河”:指天上的银河,象征爱情和分离。
``` 《七夕二首 其一》 鹊桥仙佩夜珊珊,月挂高楼烛影残。 牛女渡时风浪静,无情银汉水空寒。 注释:在夜晚的月光下,天空中的银河显得格外明亮清澈。月亮挂在高楼之上,照亮了整个城市,而烛光却在逐渐熄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七夕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牛郎和织女跨越银河相会,然而他们却不得不忍受着无情的天河之水带来的寒冷。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七夕节的诗,通过对七夕节的描绘
《七夕二首·其一》是明代诗人德容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作者对传统七夕节习俗的观感和情感体验。 “人道天孙巧,我谓天孙拙”表达了德容对于牛郎织女传说中的天帝(天孙)的巧思与自己的怀疑。在民间传说中,天帝通过巧妙的手段让织女与牛郎每年只能在七夕相会一次,而德容则对此表示出一种否定的看法,他并不认为天帝如此巧妙,而是认为天帝可能并未做到如此精巧。这种表达既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故事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