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桡泛江水,江水绿于苔。
日日斜阳里,行人自往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兰桡泛江水,江水绿于苔。
日日斜阳里,行人自往来。
丁玑的《凌元洞其二》并非文学作品,而是明朝诗人丁玑的诗作,具体为《凌元洞·其二》。《凌元洞·其二》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内涵受到后世的赞誉。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作者简介:《凌元洞·其二》是一首七言绝句,由明代诗人丁玑所作。丁玑,字元亮,生于明弘治三年(1490年),卒于正德八年(1513年),江苏吴县(今苏州)人。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早年因直言进谏而得罪权臣,后因才华被重用,却不幸英年早逝。
作品原文:《凌元洞·其二》全文如下:
兰桡泛江水,
江水绿于苔。
日日斜阳里,
行人自往来。
作品解析:诗中的“兰桡”指的是乘坐着装饰有兰花图案的船桨在水上划行,象征着诗人在自然中游历的场景。“江水绿于苔”则描绘了一幅江水映出绿色如同苔藓的画面,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艺术特点:丁玑擅长写景,其作品往往能将景物与情感融为一体,形成一种独特的意境。在这首诗中,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传达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凌元洞·其二》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丁玑文学才华的体现,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不仅可以了解到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艺术追求,还能从中感受到古人对于自然美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