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浪沧洲客,迟回桂水春。
密云虚碍马,芳草远随人。
野阔啼莺树,山多佩犊民。
戍歌愁听汝,荒服几时新。
兴安道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兴安道中》是由明朝诗人杨基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介绍:杨基,字远公,号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生长于吴县(今苏州)。元末入张士诚幕府,明洪武初累官至山西按察使。杨基有《眉庵集》传世,是明代著名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歌原文:《兴安道中》其三
青山一半入层云,碧涧千林转夕曛。松碣看来多汉刻,竹祠随处是湘君。
路经猺洞诸峰直,泉入漓江两派分。莫据孤鞍听蜀魄,野棠疏雨又纷纷。诗歌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兴安道中的山川景色和人文环境,展现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首联“青山一半入层云,碧涧千林转夕曛”,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青山与层云相接的景象,以及碧涧千林在夕阳下显得愈发幽深的美景。颔联“松碣看来多汉刻,竹祠随处是湘君”,则进一步通过松树石碑和竹林祠堂等细节,传达了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历史沉淀。
背景知识:蒋士铨的作品《兴安道中·其一》同样描绘了同一地区的自然风貌和社会状况,体现了清代文人对于边疆地区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观察与思考。
杨基的《兴安道中》以其独特的文学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容,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也为理解明代社会提供了重要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