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浪沧洲客,迟回桂水春。
密云虚碍马,芳草远随人。
野阔啼莺树,山多佩犊民。
戍歌愁听汝,荒服几时新。

【注释】

①兴安:地名,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

②沧洲:即沧海。古代对大海的通称。

③迟回:徘徊、逗留。桂水:桂阳江,在今湖南省西部。

④密云:形容云雾密布,遮住了太阳。虚:空,没有。障:遮拦。

⑤芳草:指长满芳草的原野。

⑥佩犊民:指牧童。佩,挂饰物。犊,耕牛。

⑦戍歌:边地军营中的歌声。汝:你。

⑧荒服:指边远之地。服,地域。

【译文】

在沧洲放荡不羁的旅人,在桂阳江畔徘徊留恋春天景色。

浓密的云雾遮住太阳,我骑着马儿缓缓前行。

芳草地远远跟随我的脚步,山峦中牧童正在耕作。

辽阔的原野上有啼叫的黄莺,山上多是佩戴着犊鼻绳的百姓。

听那戍楼上传来的歌声让人愁绪,边远之地何时才能重新开垦?

【赏析】

《兴安道中》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了诗人在桂阳江畔放舟游览时所见之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故土的思念之情。

首二句“放浪沧洲客,迟回桂水春”,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自己在苍莽的大海上漂泊不定的游子形象。“放浪”二字,不仅写出了其浪迹天涯、行踪无定的游子心态,也表现出了诗人那种豪迈旷达的人格魅力;“迟回”则表现了诗人在桂水边徜徉徘徊、依依不舍的情态。“迟回”一词,既写出了他在桂水边的徘徊之状,又透露出了他在桂水之畔流连忘返的情怀。

三、四句“密云虚碍马,芳草远随人”,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桂水之畔的所见所闻。“密云”一词,既写出了桂水上空乌云密布的景象,又暗喻出诗人内心的郁闷与烦闷;而“虚”字则更是点明了“密云”并非真实的天空景象,而是诗人心中的郁闷与烦闷所折射出的幻象。至于“芳草远随人”,“芳草”一词,既是对桂阳江岸上芳草萋萋的生动写照,又是对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而“远随人”则更是点明了芳草仿佛在默默地陪伴着自己一路前行的情景。

最后两句“野阔啼莺树,山多佩犊民”,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桂阳江畔所见到的美景和百姓生活之情景。这两句诗通过写“野阔”、“山多”以及“啼莺”和“佩犊民”等自然景物和百姓生活,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百姓生活的美好祝愿。

最后两句“戍歌愁听汝,荒服几时新?”则是诗人在感慨之余发出的深情呼唤。在这两句诗中,诗人通过“戍歌”这一特定意象的运用,既抒发了自己的思乡之情,又寄托了自己对国家和平安宁的渴望。同时,这两句诗还通过“荒服几时新”这一设问形式,表达了自己对于边疆地区开发重建的期盼与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