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轩为平恩尹苏德辅

菊遇陶靖节,莲遇舂陵翁。
菊取隐逸意,莲有君子风。
嘉话至今传,所遇非虚蒙。
卓哉苏平恩,襟期古人同。
植葵用名轩,勉兹培养功。
眷焉举可则,树德匡厥躬。
进此正色黄,远彼乱朱红。
夕萼知向西,朝葩还附东。
卫足喻吾智,倾心喻吾忠。
拳拳爱君念,对之弥敬恭。
牛腰富品题,千里走诗筒。
葵遇视菊莲,未必惭二公。
花若敷而荣,轩若增而崇。
勉旃名轩义,有初期有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葵轩为平恩尹苏德辅》是明代诗人董纪的作品。《葵轩为平恩尹苏德辅》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对陶渊明和周敦颐的崇敬之情,也反映了他对道德修养和君子风范的推崇。诗中通过对比菊花和莲花的不同寓意,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与高洁人格的追求。

诗歌中的“菊遇陶靖节”和“莲遇舂陵翁”两句,巧妙地将菊花与陶渊明相对应,将莲花与周敦颐相联系。这种象征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也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联想空间。陶渊明和周敦颐分别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田园诗人和理学家,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在当时以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诗人通过对这两种花的引用,暗示了他所倡导的道德理念和精神追求。

“菊取隐逸意,莲有君子风”这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君子品格的尊崇。菊花常常被用来象征隐逸,而莲花则象征着纯洁和高雅。在古代社会,这两种花分别代表了不同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诗人通过这样的表达,展现了他对于理想人格的理解和追求。

“嘉话至今传,所遇非虚蒙”两句强调了诗人所提倡的道德观念具有长久的价值和意义。这句话表明,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但那些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依然受到后人的赞誉和传承。

“植葵用名轩,勉兹培养功”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个人修养和品德提升的重视。通过种植葵花并用它来命名自己的书房,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知识学习和品德修养的执着追求。这种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提醒人们在现代社会中也要注重个人的品德修养和精神成长。

《葵轩为平恩尹苏德辅》不仅是一首充满文学魅力的诗歌,更是一篇深刻探讨道德哲学和文化传统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董纪卓越的文学才华,还能从中获得深刻的人生启示和道德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