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 · 春闺和陈大樽韵

暖日烘帘,睡起抛残绣。衫薄不胜寒,乍朦胧、楚腰如柳。重开鸾镜,扶起半欹鬓,香痕透。眉痕瘦。都付红酥手。
闲愁惯惹,脉脉频回首。新种合欢花,爱看他、倚残罗袖。思寻旧梦,勾引是东风,灯昏候。啼鹃又。吹落巫山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蓦山溪·春闺和陈大樽韵》是一首描绘春天闺中女子生活情感的诗。丁澎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在春日暖阳下醒来,慵懒地抛落残绣,感到寒冷时微微朦胧,楚腰如柳的女子形象。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感受,也表现了他对人物情感的深刻理解。下面将围绕其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1. 诗歌原文
  • 暖日烘帘,睡起抛残绣。衫薄不胜寒,乍朦胧、楚腰如柳。重开鸾镜,扶起半欹鬓,香痕透。
  • 眉痕瘦。都付红酥手。闲愁惯惹,脉脉频回首。新种合欢花,爱看他、倚残罗袖。思寻旧梦,勾引是东风,灯昏候。啼鹃又。
  1. 诗歌背景
  • 《蓦山溪·春闺和陈大樽韵》创作于清代,是丁澎的作品。该诗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审美追求。
  1. 艺术特点
  • 丁澎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描写手法,如“乍朦胧、楚腰如柳”等,生动地塑造了一个娇弱而美丽的女子形象。同时,诗人还巧妙地利用色彩描写和细节刻画,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和感染力。
  1. 情感表达
  • 诗歌通过对女子日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她的情感世界。从“闲愁惯惹”到“脉脉频回首”,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女子内心情感的关注,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经历的深刻理解和同情。

《蓦山溪·春闺和陈大樽韵》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更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丁澎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同时也能从中感受到古典文学的魅力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