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静帘垂,落花满地莺无语。乱愁如许。不共春归去。
伫望天涯,一带云连树。人何处。相思难诉。分付风前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昼静帘垂,落花满地莺无语。乱愁如许。不共春归去。
伫望天涯,一带云连树。人何处。相思难诉。分付风前絮。
《点绛唇·春晚,和陆素窗姊韵》是北宋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这首词写于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时稼轩任司农寺主簿,正逢元宵佳节。
上片起首两句“春未老,风细柳斜斜”,描绘出一幅春日景象:春意盎然而又不至过分热烈,微风轻拂、杨柳依依。接着三句“溪涨雨初歇,都门千骑待归家”,描写京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市)因雨水涨满,而等待人们归来的景象。这两句与上文的春意盎然相呼应,为全词营造了喜庆祥和的气氛。
作者以“谁把钿筝移玉柱”一句,巧妙地运用反问,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热闹场面的不满之情。随后“正阳门外楼台近,草树烟中。”则将视角从京城转向了郊外,勾勒出一幅草树烟雾缭绕的郊野图景。结尾两句“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则是对前文的升华,不仅写出了元宵灯火通明的盛况,也寓意着国泰民安、天下太平的美好愿望。整首词情感丰富、意境优美,既有对节日气氛的渲染,也有对国家命运的思考,体现了辛弃疾的文学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