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边警即事

才闻羽檄自黔中,又警妖氛接迤东。
叹息有年供窃鼠,仓惶无计赋哀鸿。
天怜赤子胥靖□,人奋苍头预备戎。
深愿边防资勇练,滇南万里共休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闻边警即事》是清代牛焘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作不仅表达了作者对边境安全的关注,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闻边警即事》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展示了边疆局势的严峻以及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以下是从不同角度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牛焘,字涵万,丽江人,拔贡生,曾历任镇沅、安宁、邓川、罗平教官。他在咸、同之乱中避祸山洞,抱琴而死,其作品《寄秋轩稿》被收录于《丽郡诗征》。他的文学成就和历史地位,使得他的诗歌在后世广为传颂。

  2. 诗歌原文:才闻羽檄自黔中,又警妖氛接迤东。叹息有年供窃鼠,仓惶无计赋哀鸿。天怜赤子胥靖 ,人奋苍头预备戎。深愿边防资勇练,滇南万里共休风。

  3. 诗歌鉴赏:《闻边警即事》通过对边疆警讯的描述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民众的心态。诗句“才闻羽檄自黔中,又警妖氛接迤东”形象地描绘了边境警报的紧急性,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此感到的忧虑与无奈。接下来的“叹息有年供窃鼠,仓惶无计赋哀鸿”则表达了由于连年战乱带来的生活困境,人民只能忍饥挨饿,无力应对国家危难。

  4. 艺术手法:《闻边警即事》采用了平实而富有力量的语言风格,通过直接的叙述和具体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国家的担忧。同时,整首诗的结构紧凑,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是牛焘诗歌艺术的集中体现。

  5. 文化意义:《闻边警即事》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它记录了清朝末年边疆地区的政治局势和社会状况,对于研究那个时代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在面临外患时的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6. 教育启示:通过对《闻边警即事》的学习和分析,人们能够从中汲取到爱国主义精神和忧国忧民的情感。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这种精神仍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激励着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闻边警即事》不仅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存在,更是一座连接过去与现在、个人与社会的桥梁。通过对它的学习,不仅能够领略到牛焘深邃的艺术造诣,还能够深刻理解到作为一个现代人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