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偷春休□,□□□□□。
急漱鸣幽渚,寒云薄晚林。
如何一夜雨,残暑入秋阴。
商籁遥生竹,哀弦暗转琴。
客怀清似鹤,风露独惊心。
夏季感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夏季感秋》是清代牛焘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文学作品:
作者背景:牛焘,字涵万,丽江人,是一位拔贡生,曾历任镇沅、安宁、邓川、罗平教官。他的生活经历颇为坎坷,家饶于赀而标寄萧然,有雷氏琴和马之龙等友人相伴。咸、同之乱期间,牛焘避祸山洞中,抱着他的雷氏琴而死。他的这些经历不仅丰富了他的人生,也在他的诗歌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诗歌原文:《夏季感秋》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郊偷春休 急漱鸣幽渚,寒云薄晚林。如何一夜雨,残暑入秋阴。商籁遥生竹,哀弦暗转琴。客怀清似鹤,风露独惊心。艺术特色:牛焘的诗歌以其深沉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著称。《夏季感秋》作为其代表作之一,在艺术上具有以下特点:
- 情感细腻:诗中通过描述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的结合,传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季节变迁的敏感。
- 意象鲜明:运用了“急漱”、“寒云”等具象的意象来营造一种静谧而忧郁的氛围。
- 语言优美:诗句流畅,用词考究,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
历史影响:《夏季感秋》虽然不是当时最为流行的作品,但其在中国文学中的分量不可忽视。牛焘的作品体现了清代中期文人的风貌,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感悟,传递出一种超越时代的人文关怀。
现代价值:《夏季感秋》在现代仍有其价值,它不仅是研究清代诗歌的重要材料,也为当代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通过对古代诗歌的学习与解读,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与深度。
《夏季感秋》是牛焘的一部重要作品,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清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对于有兴趣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的读者来说,这首诗是不可多得的研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