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台城歌

东西华门血没腕,湘东一目倚柱观。
掘尾狗子何太狂,斗盐置腹免肉烂。
江南老公自贻患,晋阳小儿知合变。
亡猿贾祸及林木,朱异纳金萧傅谏。
闭桁反袍临贺王,可怜羊侃来酣战。
王谢门高良非偶,溧阳何意持红线。
净居索蜜雀鷇空,永福赍咨泪如霰。
三度舍身此日休,百万为鱼悲淮甸。
毒螫满怀将自毙,况复一门亲戚叛。
得失自我真何恨,盛衰过眼惊飞电。
台城蔓草积悲凉,野老荷锄耕废殿。
钟山惨淡昏云烟,湖水黏天叫秋雁。
忆昔空函定上流,何来跛贼覆金瓯。
天命暂归陈都督,终见王韶镇蒋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梁台城歌》是清代诗人王安修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详细探讨其背景、内容、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作者简介
  • 王安修:字子美,清代著名诗词作家。他的文学创作涉及多个时期和题材,其中最为人称道者为《梁台城歌》。此作品以其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和精湛的艺术表现,成为清代诗词中的瑰宝。
  1. 作品原文
  • 《梁台城歌》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历史兴亡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批评。通过对古代历史事件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例如“东西华门血没腕,湘东一目倚柱观”等诗句,生动地展现了战火连天的悲惨景象,反映了作者对战争带来的破坏和社会动荡的强烈不满。
  1. 创作背景
  • 政治背景:《梁台城歌》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政治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清朝初期,由于内忧外患,国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许多文人开始反思历史的教训,寻找治国之道。《梁台城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通过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对民族未来的关切。
  • 社会背景: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而王安修则通过诗词,记录了这一时代的苦难和人民的疾苦。他的诗作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深层次问题。
  1. 作品赏析
  • 艺术手法:王安修在《梁台城歌》中采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使整个作品层次丰富,富有哲理性与启示性。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他不仅表达了对过去的哀悼,也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和希望。
  • 情感表达:诗中的情感真挚而深沉,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无论是对战争的描写还是对和平的向往,都透露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反思,也是对未来的期望。

《梁台城歌》不仅是王安修个人的文学成就,更是清代诗歌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准,更在思想上给予了后世极大的启示和影响。阅读《梁台城歌》,不仅能体会到古人的智慧和才情,还能从中汲取到对于当下以及未来社会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