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放春归去。仗楼前、千枝暗柳,片时遮住。无奈东风吹故紧,谁怕茫茫飞絮。都只管、乱抛行路。春太难留人易老,怪销魂桥畔销魂树。空惹得,泪如雨。
一春不合因愁误。纵而今、赏心醉酒,也伤迟暮。枝上流莺花底蝶,记起旧时歌舞。奈归约、终成间阻。倚枕分明春又在,一丝丝、梦里黄金缕。灯再剪,夜三鼓。
贺新郎 · 留春
介绍
《贺新郎·留春》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作,创作于公元1181年至1192年之间,约在辛弃疾被贬谪到江西上饶的十年间。这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春天易逝、岁月无情的感慨以及对人生迟暮的忧伤。
辛弃疾作为南宋时期杰出的词人,其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时代背景和个人情感。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不平,因此,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境遇的关注。《贺新郎·留春》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作品。该词通过对春天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了词人与自然、时间抗争的主题。
从词的结构和内容来看,《贺新郎·留春》采用了典型的“上阕写景,下阕抒情”的结构。上阕主要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如“柳暗清波路”、“送春归”等,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春意盎然的氛围。下阕则转入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如“春太难留人易老”、“销魂桥畔销魂树”等,表达了词人对春天流逝、青春易逝的感叹以及对时光流逝带来的无奈和哀伤。
从词中所运用的艺术手法来看,《贺新郎·留春》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感相结合,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例如,“柳暗清波路”不仅描绘了春天的自然美景,还隐喻了词人内心的迷茫和孤独;“空惹得,泪如雨”则直接表达了词人面对美好春光而无法留住的无奈和悲伤。此外,词中还运用了象征和暗示的手法,如“销魂树”象征着词人内心的痛苦和挣扎,而“一春不合因愁误”则揭示了词人在春天里的忧愁与迟暮之感。
从词的创作背景和情感表达来看,《贺新郎·留春》不仅仅是对春天易逝的感慨,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词人对人生、历史和现实的思考。辛弃疾在被贬期间,经历了许多磨难和挫折,但他依然保持着对国家的关心和对未来的希望。通过这首词,读者可以感受到词人虽然身处逆境,但仍保持着乐观和坚韧的态度。
《贺新郎·留春》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词作,更是一篇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歌。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写和对个人情感的抒发,辛弃疾展示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