奣子桥舟夜

林黑疑无路,扁舟触浪回。
泪多怜短烛,酒劣畏深杯。
新月排云出,残钟渡水来。
今宵诗梦健,飞过钓鱼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奣子桥舟夜》是清代诗人王庆勋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奣子桥舟夜》这首诗以简洁有力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夜晚乘舟经过奣子桥时的情景。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奣子桥舟夜》是清代诗人王庆勋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林黑疑无路,扁舟触浪回。泪多怜短烛,酒劣畏深杯。新月排云出,残钟渡水来。今宵诗梦健,飞过钓鱼台。
  2. 诗人介绍:王庆勋,字叔彝,一字菽畦,上海人。他曾任浙江候补道,有《诒安堂集》等作品流传于世。王庆勋的生平和创作都显示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学造诣。
  3. 诗歌解读: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乘坐小船在夜晚经过奣子桥时的景象。首句“林黑疑无路”形容夜晚树木的影子投在水面上,使得小舟难以前行,营造出一种迷茫与困惑的氛围。接着,“扁舟触浪回”则生动地描绘了小船在波浪中摇曳的情景,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那种动荡不安的感觉。“泪多怜短烛”,诗人用“泪多”表达了内心的哀愁,而“怜短烛”则暗示了诗人在黑暗中依靠着微弱的灯光,孤独而无助。最后两句“今宵诗梦健,飞过钓鱼台”,则表达了诗人即便在困境中仍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最终像飞鸟一样越过了困难,达到了心灵的解脱。

《奣子桥舟夜》不仅是王庆勋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清代诗歌风貌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情感表达。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