恁啼鹃、苦催春去,春城依旧如画。年年芳草横门路,换却王孙骢马。春思乍,甚絮乱丝繁,又过寒食也。残阳欲下。好飞盖西园,玉觞满引,秉烛共游夜。
琼楼迥,孤负缄词锦帕,铜仙铅泪休泻。落红可及庭阴绿,付与流莺清话。歌舞罢,便熨体春衫,今日从弃舍。雕鞍暂卸。纵行遍天涯,梦魂惯处,犹恋旧亭榭。
迈陂塘惜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迈陂塘·惜春》是一首由清代文廷式创作的词。这首词不仅以其精湛的艺术造诣赢得了后人的赞誉,同时也因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而成为研究清代文人心态和社会变迁的重要文献。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词:
作者及生平:文廷式的词作以清丽婉约见长,其作品多反映了个人的情感经历和政治立场。文廷式(1856-1904),字道希,号芸阁、云阁、芗德等,江西萍乡人,生于广东,光绪十六年(1890)进士,授编修。在戊戌变法期间因支持德宗改革而被排斥,最终因政变遭通缉,流亡日本后返回中国,晚年定居上海。文廷式的一生充满波折,他的文学创作也深受时代的影响和个人命运的起伏所影响。
诗词内容: 《迈陂塘·惜春》中,“任杜鹃、苦催春去”一句,用杜鹃声声哀啼加快春天离去的景象,来反衬自己内心的悲凉与无奈。“春城依旧如画”,虽然春天已经逝去,但城市依然保持着它原有的美丽与宁静。“年年芳草横门路”,每年春天到来时,都会看到门前的芳草,然而这一切却换不回王孙的归来。
艺术风格:“任杜鹃、苦催春去,春城依旧如画。”这句起句不仅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还透露出词人对春天流逝的无奈与哀伤。这种对比强烈的手法,使得春天的美景与词人的心境形成鲜明对照,加深了作品的情感深度。
在欣赏《迈陂塘·惜春》时,读者不仅能感受到词人深沉的情感世界,还能从中窥见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以及社会变革给文人带来的深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