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陆锬夜话

每忆故园风日好,即须来就故人论。
雨余麦浪碧于水,溪上藕花香到门。
水旱沙田饶稻蟹,枌榆酒盏及鸡豚。
更怜晚饭雕胡罢,饱读残书秋树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与陆锬夜话》是清代诗人王焯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作者与朋友深夜长谈的情景,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精神风貌。具体分析如下:

  1. 诗人背景
  • 王焯,字少闿,号碧山,浙江嘉兴人,清代诗人。乾隆四十二年举人,官镇海教谕。
  • 王焯的诗雄伟崛强,不肯拾人牙慧。他的诗歌风格雄健有力,不落于俗套。《与陆锬夜话》就是他这种风格的代表之一。
  1. 诗歌原文
    每忆故园风日好,即须来就故人论。
    雨余麦浪碧于水,溪上藕花香到门。
    水旱沙田饶稻蟹,枌榆酒盏及鸡豚。
    更怜晚饭彫胡罢,饱读残书秋树根。

  2. 诗歌主题

  •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诗人与友人在夜深人静时的交谈情景。
  • 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日常生活的细致观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1. 艺术特色
  • 诗歌采用了七言律诗的形式,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
  • 诗人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1. 文化价值
  • 这首诗不仅是王焯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研究清代文学的重要资料。
  • 通过对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精神风貌。

《与陆锬夜话》作为王焯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可以深入体会到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精神风貌,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