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川望不极,渡口问吴艭。
白鹤起高树,青山阴半江。
秋花垂屋角,水荇落船窗。
为报南康好,殷勤鲤一双。
泊江口树下寄周澹园
介绍
《泊江口树下寄周澹园》是清代诗人王又旦的一首诗。这首诗作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者简介:《泊江口树下寄周澹园》的作者是王又旦,字幼华,号黄湄,是清陕西合阳(今属陕西)人。他于顺治十五年考中进士,康熙间曾担任湖北潜江知县,履亩定赋,抑豪强,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其一生虽短暂,却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如《黄湄集》。王又旦的作品多取材于自然景物,以抒发其对自然之美的感受与思考,而这首诗正是其自然诗风的代表作之一。
创作背景:关于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及其背景,文献资料中并未给出详细的记载。不过,根据作品的内容,可以推测它可能是在王又旦任湖北潜江知县期间所作。这一时期的诗人往往有机会接触大自然,从自然界中汲取创作灵感。《泊江口树下寄周澹园》便是在这样的情境下诞生的。
诗歌原文及翻译: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长川望不极,渡口问吴艭。
白鹤起高树,青山阴半江。
秋花垂屋角,水荇落船窗。
为报南康好,殷勤鲤一双。
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意境清新,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赞美。诗中的“白鹤”、“青山”、“秋花”等意象,都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淡泊。同时,诗人还通过提到“南康”,间接表达了对地方特产——鲤鱼的喜爱与赞美,这或许也是诗人寄情山水、享受自然的原因之一。
作品赏析:从文学角度来看,《泊江口树下寄周澹园》是一首典型的田园风格诗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营造出一种和谐宁静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诗中的“白鹤”、“青山”、“秋花”等元素,不仅仅是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诗人情感世界的投射。这种情感与自然的交融,使得整首诗显得格外动人。
文化意义:作为清朝时期的文学作品,《泊江口树下寄周澹园》不仅是艺术表现的一种,更承载着当时社会的历史信息和文化特色。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清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观念,以及他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这些文化内涵对于研究清代文学、历史乃至中国传统文化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泊江口树下寄周澹园》是一首充满自然色彩的诗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清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文化特色。这首诗不仅值得深入欣赏和学习,也是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史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