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天姥寺

天姥峰阴天姥寺,竹房涧户窈然通。老僧敲磬雨声外,危坐诵经云气中。
禅榻茶烟成夙世,天鸡海日又春风。回头却意十年梦,曾无影梦与山东李白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经天姥寺》的作者是王又曾,它是一首描绘天姥峰阴寺美景的古风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诗人生平:王又曾字受铭,号谷原,是清朝时期的浙江秀水人,乾隆十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他在文学上追求创新,与同县的钱载和朱沛然并称“南郭五子”,其作品力求不沿袭前人,被时人称为秀水派。

  2. 诗歌原文
    天姥峰阴天姥寺,竹房涧户窈然通。
    老僧敲磬雨声外,危坐诵经云气中。
    禅榻茶烟成夙世,天鸡海日又春风。
    回头却意十年梦,曾无影梦与山东李白同。

  3. 诗歌鉴赏:《经天姥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天姥山的幽静和寺庙的神秘氛围。诗中的意象如天姥寺、竹房、云气等,都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同时,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于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过往岁月的回忆。

  4. 创作背景:王又曾生活在清代,那个时代的文人往往受到严格的文化传统和时代潮流的限制。王又曾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于传统文学形式的坚持,同时也展示了他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禅宗思想的认同。这种独特的创作背景使得他的诗歌具有了更加深刻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经天姥寺》不仅是王又曾诗歌创作中的一部佳作,也是研究清代诗歌和宗教文化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诗歌的魅力,还能深入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心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