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都春 · 野花用蒋竹山韵

居然入画。奈生成薄命,浪开虚谢。荒岸野坡,一幅斜阳天边挂。沙蒙尘锁朝还夜,从未识、朱阑翠架。香微色淡,不亲蜂蝶,并忘春夏。
娇姹。纤红碎白,也时来傍,废楼颓榭。歌舞已空,不见云鬟簪珠帕。可怜空衬王孙马。在十里、短长亭下。凄凄抱影无言,东风过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王策的《绛都春·野花用蒋竹山韵》是一首具有浓厚文化内涵和美学意蕴的古诗,体现了清代文人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深刻理解和独到感悟。下面将对该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王策是清代诗人,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诗作多以自然景物作为题材,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哲学思考。
  2. 作品原文: 《绛都春·野花用蒋竹山韵》这首诗以其生动的自然景象和深刻的意象著称。它通过对野花在夕阳下的景象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生命脆弱与美丽的感叹。诗中“荒岸野坡,一幅斜阳天边挂”等句子,形象地展现了自然界中的一抹凄美。
  3. 作品赏析: 王策的《绛都春·野花用蒋竹山韵》不仅在形式上呈现出一种古体诗的特点,而且在内容上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想。诗中对野花的描述,既是对大自然的赞颂,也是对生命无常的深刻反思。
  4. 创作背景: 虽然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但可以推测这首诗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或社会背景下创作的,这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氛围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5. 影响意义: 王策的《绛都春·野花用蒋竹山韵》在文学艺术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它不仅展示了清代诗歌的艺术风格,也为后世提供了研究清代文人诗词创作的宝贵资料。

王策的《绛都春·野花用蒋竹山韵》不仅在形式上独具一格,更在内容和意义上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通过欣赏这首作品,人们可以获得关于自然、生活和哲学的多重启示,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