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令 · 茫茫

茫茫交集情谁织。谓驱愁去愁仍蛰。放来屈赋就怀沙,腐后迁书传货殖。
诗书赢得妻孥泣。孺仲妻贤真莫及。蓬头历齿任痴儿,有目何烦知六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木兰花令·其一·茫茫》是清朝王士禄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和情感的深刻感悟。下面将从原文翻译及赏析、作者介绍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 原文翻译及赏析
  • 原文:《木兰花令 其一·茫茫》
  • 原文:茫茫交情谁织。谓驱愁去愁仍蛰。放来屈赋就怀沙,腐后迁书传货殖。诗书赢得妻孥泣。孺仲妻贤真莫及。蓬头历齿任痴儿,有目何烦知六七。
  • 译文:茫茫交织着情感,试图驱走心中的忧愁,但忧愁仍然潜伏。放来屈赋就怀沙,腐后迁书传货殖。诗书赢得妻孥泣,孺仲妻贤真莫及。蓬头历齿任痴儿,有目何烦知六七。
  • 赏析:该词通过描绘诗人的情感状态和生活经历,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情感的执着。他试图通过诗歌和书籍来驱散心中的忧愁,但最终却发现这些都无法真正解决问题。这种矛盾的心情使他感到困惑和无助,但他仍然选择坚持自己的选择和信念。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 作者介绍
  • 作者:王士禄,字子底,号西樵山人。他是清朝的一位诗人,与弟弟王士祜、王士禛均有诗名,并被称为“三王”。他的诗歌风格冲和淡泊,作品初有诗集《表微堂诗刻》,后有《十笏草堂诗选》、《辛甲集》、《上浮集》,另有《炊闻词》。
  1. 创作背景
  • 创作背景:该词创作于清朝,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背景下,文人常常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难,但他们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用诗歌和书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 词牌知识
  • 词牌名:木兰花令是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太和正音谱》注“高平调”。按《花间集》载《木兰花》、《玉楼春》两调,其七字八句者为《玉楼春》体,《木兰花》则韦词、毛词、魏词共三体,从无与《玉楼春》同者。
  1. 文化意义
  • 文化意义:这首词不仅在文学上有其独特的价值,更在文化层面上具有深远的意义。它反映了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也展示了他们在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和执着。这种精神对于现代人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王士禄的《木兰花令·其一·茫茫》不仅是一首诗词作品,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词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到宝贵的经验和智慧。

注解

木兰花令:实为《玉楼春》,错题为《木兰花令》乃为误刻所致。按《花间集》载《木兰花》、《玉楼春》两调,其七字八句者为《玉楼春》体,《木兰花》则韦词、毛词、魏词共三体,从无与《玉楼春》同者。自《尊前集》误刻以后,宋词相沿,率多混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