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壮奔波为救贫,七旬犹是寓公身。
故乡归去成生客,童子相逢尽老人。
尚有鸰原杯两弟,恨无鸟哺报双亲。
昏昏世事何时了,且看人情似转轮。
七十感怀三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七十感怀三首”是清朝方仁渊的作品。以下是对这三首诗的详细介绍:
《七十感怀三首·其二》: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经历了七十年的人生历程后,对自己一生的看法。他提到“倏忽光阴七十秋,半生身世似浮沤”,意味着岁月如流水般匆匆逝去,而自己一生的经历仿佛只是水面上的泡沫。同时,他还表示“老怀自信身强健,病骨偏于药饵优”,虽然年纪已高,但身体尚健,药物也让他感觉舒适。最后,“万事已抛松枕外,百年聊写竹窗幽”,诗人放下了世间的种种烦恼,只愿在竹窗下度过余生,享受宁静。
《七十感怀三首·其一》:这首诗描述了作者晚年的生活状态和心境。诗中“少壮奔波为救贫,七旬犹是寓公身”反映了他年轻时期为了生计而奔波的艰辛,而到了老年仍然保持着官员的身份。然而,“故乡归去成生客,童子相逢尽老人”则表现了他在故乡的陌生感和孤独感。此外,“尚有鸰原杯两弟,恨无鸟哺报双亲”表达了对兄弟的思念以及对父母的愧疚。
《七十感怀三首·其三》:这是一首关于医术与医道的思考之作。诗中的“生无可述死无名,敢谓岐黄一隙明”表明诗人对于医术和医学之道的深刻理解。尽管生死未卜,但他认为医术可以帮助人们恢复健康。最后,“笑我参苓方乱写,问谁药石论持平”表达了诗人对于医生责任和医德的质疑,同时也透露出他对医学伦理的思考。
通过这三首诗歌可以了解到方仁渊在晚年的生活状态、心境以及对于医术和医道的一些思考。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他的个人经历和情感,还展现了他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