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寄怀李大越缦

忽忽已成三月别,故人道尔苦吟诗。
伤时涕泪狂犹昔,倚树光阴病傥支。
下噀有田供著述,上春多雨足相思。
商量载酒湖南路,擘脯弹筝定几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萧山寄怀李大越缦》是清朝诗人王星諴的作品。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对友情的珍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一些特点。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详细介绍《萧山寄怀李大越缦》及其相关信息:

  1. 作者简介
  • 王星諴:字子章,号秋谷,清代著名诗人,他的作品以抒情写景见长,尤擅长五言诗。
  • 生平经历:王星諴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之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一生虽多有坎坷,但始终坚持自己的文学理想与创作道路。
  1. 作品原文
  • 诗句内容:忽忽已成三月别,故人道尔苦吟诗。伤时涕泪狂犹昔,倚树光阴病傥支。这两句诗描绘了作者在特定时间与友人别离的情景,以及内心的痛苦和感慨之情。
  1. 写作背景
  • 时代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朝乾隆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相对稳定,文人墨客的创作环境较为宽松,诗歌成为表达个人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
  • 作者心境:诗中透露出作者对过去时光的留恋以及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同时也反映出作者自身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与无奈。
  1. 艺术特色
  • 意境营造:王星諴在《萧山寄怀李大越缦》中巧妙地运用自然景象来营造一种悲凉而深沉的意境,通过对萧山、李大越缦等景物的描写,传达出作者的哀愁与孤独感。
  • 情感表达:诗中的每一句都充满了深情,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变化,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作者的内心世界。

《萧山寄怀李大越缦》不仅是王星諴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研究清代文人生活和情感状态的重要文献。通过这首诗,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朝文人的生活状态、情感世界以及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