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忽已成三月别,故人道尔苦吟诗。
伤时涕泪狂犹昔,倚树光阴病傥支。
下噀有田供著述,上春多雨足相思。
商量载酒湖南路,擘脯弹筝定几时。
萧山寄怀李大越缦
忽忽已成三月别,故人道尔苦吟诗。伤时涕泪狂犹昔,倚树光阴病傥支。
下噀有田供著述,上春多雨足相思。商量载酒湖南路,擘脯弹筝定几时。
诗词原文与赏析
《萧山寄怀李大越缦》是清朝诗人王星諴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友人李大越缦的怀念之情。
首句“忽忽已成三月别”,表达了作者在春天结束时与朋友分别的情感,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三个月。这一句充满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重逢的期待。
“伤时涕泪狂犹昔”,诗人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悲伤的情绪依然如旧,泪水仍然止不住地流下。这里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悲痛和对过去的深刻记忆。
第三、四句“倚树光阴病傥支”,描述了诗人在倚靠着一棵树的时候,感到身体虚弱,仿佛病重一般。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无力感。
“下噀有田供著述”,诗人提到了拥有田地,可以用来写作和研究。这句展示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和追求知识的决心。
最后一联“商量载酒湖南路,擘脯弹筝定几时”,表达了诗人打算与朋友再次相聚,一起喝酒、弹奏筝曲的愿望。这两句展现了友情的美好和对未来团聚的期待。
注释及翻译
注释:
- 萧山:地名,指杭州附近的萧山地区。
- 李大越缦:指的是诗人的朋友李大越缦。
- 三月别:指春天结束时与朋友的离别。
- 涕泪狂犹昔:形容悲伤情绪依然强烈。
- 倚树光阴病傥支:倚靠在树上时感到身体虚弱,如同生病一样。
- 下噀:指拥有的土地。
- 上春多雨:春季经常下雨。
- 商量:计划,讨论。
- 擘脯弹筝:指准备烤肉和弹筝等食物来招待朋友。
- 湖南路:指南方的湖南地区。
翻译:
在萧山这个地方,我们已经度过了一个春天,现在不得不告别。因为思念你,我常常感到悲伤,眼泪依旧无法停止地流淌。当我倚靠在树旁时,我感到身体非常虚弱。虽然我们有土地可以耕作,但似乎没有多少时间去从事这些活动。我们计划在南方湖南地区再次见面,一起享受美食,并弹起筝曲。
创作背景与历史影响
王星諴生活在清朝末年,这是一个社会变革、文化多元的时代。他的诗作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传统道德的坚守和对现实不满的矛盾情感。《萧山寄怀李大越缦》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不仅表达了诗人个人的情感,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状况。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感情描写和深刻的主题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艺术造诣和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