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北口次壁间韵

春到中年百感同,等闲春雨复春风。
啼鸠真是难为妇,黄鹄从今化作翁。
岂有邹生测瀛海,枉教楚客问昭融。
囊中万本金光草,燕自西飞水自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赵北口次壁间韵》是由清朝诗人王中孚创作的一首古诗。王中孚的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生命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深刻观察和理解。下面是对该诗的具体介绍:

  1. 作品原文:春到中年百感同,等闲春雨复春风。啼鸠真是难为妇,黄鹄从今化作翁。岂有邹生测瀛海,枉教楚客问昭融。囊中万本金光草,燕自西飞水自东。
  2. 主题思想:该诗以春天为背景,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写来反映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思考。春天的到来让作者感到岁月的流转和生命的无常。诗中的“等闲春雨复春风”一句,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界变化无常的感叹;同时,通过将“啼鸠”比喻为“难为妇”,表达了对年华逝去的无奈;而“黄鹄”化身为老翁,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对个体的影响。整首诗流露出一种对生命和自然的深沉感慨。
  3. 艺术特色:王中孚的这首诗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特色。首先,其语言简练、含蓄,善于运用对比和象征手法。例如,将“啼鸠”比作“难为妇”,既形象地表达了时间对人的影响,又富有哲理性。其次,诗歌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开头两句设定了整首诗的基调,中间部分通过具体描写深化主题,结尾部分则进行了升华,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此外,王中孚还擅长利用自然景物来寄托情感,如诗中多次提到“风”、“水”,这些自然元素不仅美化了诗句,也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力。
  4. 历史价值: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上表现出色,更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它是研究清代诗歌的重要文献之一,为我们了解当时诗歌的风格、流派以及文人的生活状态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此外,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社会的某些侧面,如人们对自然的感受、对生活的态度等。
  5. 现实意义:在当代,虽然人们的生活环境和节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依然具有普遍的共鸣。它提醒现代人要珍惜时间、尊重自然,同时也启示人们在面对生活的变故时要有一颗平和的心态。因此,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瑰宝,也是生活中的一盏明灯。

王中孚的《赵北口次壁间韵》是一首充满哲思和美感的古诗。它不仅展示了清代诗歌的艺术风貌,也为人们提供了深刻的人生启示。无论是从文学价值还是从历史意义上来看,这首诗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