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章至

经岁犹然识泪痕,幽怀相向各声吞。
惟余悲感心多愧,无复欢娱事可言。
勋业漫期新竹帛,风尘可有旧桃源。
天涯兄弟伤摇落,把臂如君今几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舒章至》是清代诗人王崇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对其作品进行详细介绍,以便理解其文学价值和背景:

  1. 作者简介
  • 王崇简(1602—1675或1678),字敬哉,明末清初直隶宛平人,明朝崇祯十六年进士,入清后于顺治三年成进士。历任秘书院检讨、国子监祭酒、弘文院侍读学士、詹事府少詹事等职。卒谥文贞。
  1. 作品原文
    经岁犹然识泪痕,幽怀相向各声吞。惟余悲感心多愧,无复欢娱事可言。勋业漫期新竹帛,风尘可有旧桃源。天涯兄弟伤摇落,把臂如君今几存。

  2. 作品解析

  • 抒情与哲理:《舒章至》通过对个人经历和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思考。诗中“惟余悲感心多愧,无复欢娱事可言”反映了诗人在动荡时期对功名利禄的无奈以及对过往欢乐时光的怀念。
  • 历史与现实的交融:诗人通过回顾自己的仕途经历,展现了明朝灭亡后清朝初期的历史背景。诗中的“勋业漫期新竹帛”,反映了诗人对于新王朝的期望,同时也表达了对逝去的明朝的哀思。
  • 自然与人生的感慨:“风尘可有旧桃源”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在战乱中寻找精神慰藉的愿望。诗中的“天涯兄弟伤摇落,把臂如君今几存”则展现了诗人对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未来相聚可能性的期待。
  1. 作品背景
  • 王崇简在明崇祯十六年中进士,入清后官至礼部尚书。他的一生充满了政治斗争和个人挫折,但同时也是一位深具学识和才华的文学家。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体现了文人对国家兴衰和民族命运的关注。

《舒章至》不仅是一首诗,也是一部历史文献,它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和个人的心路历程。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内涵,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追求和人文关怀,是研究清朝初期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