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余湘帆不遇

风吹碧桃落,空山闻鸟啼。
偶随流水去,已过石桥西。
茅屋藏修竹,柴门隔小溪。
岚光斜照里,回首白云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访余湘帆不遇》是清代诗人王书升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意境,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占有一席之地。

王书升作为清代诗人,他的作品展现了深厚的文学功底与独到的艺术感悟。王书升的诗作常常以自然景观为题材,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摹,抒发诗人的情感和哲思。《访余湘帆不遇》便是其中的佳作之一。诗中的“风吹碧桃落”描绘了一幅春末夏初的景象,桃花随风飘落,增添了一种凄美的氛围。接着,“空山闻鸟啼”则通过声音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孤独与寂静感。这种对细节的捕捉和表达,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动性和画面感。

从结构上而言,《访余湘帆不遇》采用了典型的七言绝句形式,每两句组成一联,共四联,形成对称的结构美。这种严谨的结构不仅符合古典诗歌的形式规范,更使得诗句之间相互呼应,增强了作品的整体和谐性。

王诗中的语言风格简洁明快,却又不失深沉含蓄。诗中“偶随流水去,已过石桥西”一句,寥寥数语,却让人感受到诗人行踪的轻盈与自由。此外,诗中还蕴含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深远的哲理思考。如“茅屋藏修竹”,不仅仅是对一处住所的描述,更是对隐逸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赞美。而“回首白云迷”,则可能象征着诗人面对世俗纷扰时的迷茫或超脱。

《访余湘帆不遇》不仅是王书升文学成就的代表作品,也是研究清代诗歌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诗歌的风格特点及艺术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