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碧桃落,空山闻鸟啼。
偶随流水去,已过石桥西。
茅屋藏修竹,柴门隔小溪。
岚光斜照里,回首白云迷。
【解析】
本题属于理解型试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访余湘帆不遇”的意思是:我访问了湘帆,他还没有回来。
“风吹碧桃落,空山闻鸟啼。”意思是:风吹动桃花飘落,在空山上听见鸟鸣声。这两句诗是全篇的中心意象,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风、花、鸟、山的相互映衬,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寂寞与哀愁,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黑暗、动荡不安的强烈不满和忧虑。
“偶随流水去,已过石桥西。茅屋藏修竹,柴门隔小溪。岚光斜照里,回首白云迷。”的意思是:偶尔跟随流水而去,已经过了石桥向西。茅草房中藏着竹子,木栅栏门隔着小溪。山岚的光线斜照着里面,回头看见云烟迷蒙。诗人用“茅屋”、“竹”、“柴门”、“溪水”等景物描写,营造了一种清幽、恬淡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答案】
译文:
我访问了湘帆,他还没有回来。
风吹动桃花飘落,在空山上听见鸟鸣声。
偶尔跟随流水而去,已经过了石桥向西。
茅草房中藏着竹子,木栅栏门隔着小溪。
山岚的光线斜照着里面,回头看见云烟迷蒙。
赏析:
这首诗以“访余湘帆不遇”为题,抒发了诗人孤独寂寞的情感。首句写诗人访问友人未遇的情景,次句写诗人在空旷寂静的山林中听到小鸟在歌唱,第三句写诗人随着溪水的流动而离去,第四句写诗人经过一座石头桥后到了西面,最后两句写诗人看到茅草屋中隐藏着竹子,木栅栏门隔着小溪,远处是山间云雾迷蒙的景象。
全诗以“访余湘帆不遇”为题,抒发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情感。诗人在空旷寂寥的环境中听到了小鸟的歌声,但友人不在,于是只能独自面对空谷回音,内心充满了寂寞和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