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衡山万卷书楼图为张晴崖大令作

白藤织笈枵腹守,馋眼无缘照蝌蚪。
垂涎胄子对书楼,大笑丹青空复有。
如闻琅简出海雾,不许人间借瓻酒。
楼上荒荒临水天,楼下嶓嶓长槐柳。
三百年来无此作,入㡡那识衡山叟。
张公好古不知疲,嵬㞦枯云堆二酉。
帝遣炎官摄秘籍,手掣金鞭雷电走。
尺幅生绡完独存,西华浮空启户牖。
只觉虚无罗检绳,那知胸怀列渊薮。
荟萃况归循吏传,湘间籍甚声名久。
去岁夏旱湖南饥,禾枯往往填陇亩。
贫士有书卖不得,万卷何曾换升斗。
今年春耕种入地,幸集流亡鸠户口。
看君昔日监门图,风迹还推凤楼手。
即今墨绶照昭陵,讲学文翁俱不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衡山万卷书楼图》是明代画家陈洪绶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清代著名藏书家、收藏家张履祥所建的“文衡山”万卷书楼。这幅作品以细腻入微的手法展现了建筑细节和人物动态,尤其是对人物表情与动作的刻画极为生动传神。

画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或坐于石凳上读书,或在室内品茗聊天,整个场景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生活情趣。书楼内部布局也得到了充分展现,包括楼梯、门廊等细节都经过精心描绘,使得画面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陈洪绶以其独特的笔法和细腻的构图技巧,在这幅作品中成功地传达了清代文人雅士的生活状态与精神追求。《文衡山万卷书楼图》不仅是一幅精美的绘画作品,也是研究明代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