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逢立春效景龙体

椒盘柏酒傍江开,彩杖青旗出郭来。
玉历乍看今夕换,苍龙先遣隔年回。
林雕朔雪惊抽蕙,地近南天早见梅。
添岁并为除岁日,他乡何似故乡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除夕逢立春效景龙体”不是一首文学作品而是清代毛奇龄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古诗:

  1. 作者简介
  • 毛奇龄:原名甡,又名初晴,字大可,又字于一、齐于,号秋晴,又号初晴、晚晴等。他是清初经学家和文学家,与兄长毛万龄并称为“江东二毛”。毛奇龄的文学成就颇高,不仅在经学方面有深厚的造诣,还擅长诗词创作。他的生平事迹和文学贡献,为后人所熟知。
  1. 诗歌原文
  • 原文:椒盘柏酒傍江开,彩杖青旂出郭来。玉历乍看今夕换,苍龙先遣隔年回。
  • 译文:在傍晚时分,江边摆设着椒盘和柏酒,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人们手持彩杖,穿着青色的官服走出城外。转眼间,玉历已经换了新的一轮,而那苍龙星却提前回到了天上,似乎预示着新的一年已经到来。
  1. 诗歌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除夕之际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节日的氛围和人们的欢庆情景。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和天文现象,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文化韵味和艺术魅力。

“除夕逢立春效景龙体”虽然不是文学作品,但它是毛奇龄创作的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七言律诗。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毛奇龄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以及他对自然景象和天文现象的独特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