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苑覆依依。行人迷又迷。风前空惜好腰肢。待得长条堪作线,蚕箔下,又缫丝。
折尽渭亭枝。年年送别离。满栏空自扑人衣。待得飞花堪作絮,交领下,暖风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隋苑覆依依。行人迷又迷。风前空惜好腰肢。待得长条堪作线,蚕箔下,又缫丝。
折尽渭亭枝。年年送别离。满栏空自扑人衣。待得飞花堪作絮,交领下,暖风吹。
唐多令·嘲柳儿
隋苑覆依依。行人迷又迷。风前空惜好腰肢。待得长条堪作线,蚕箔下,又缫丝。折尽渭亭枝。年年送别离。满栏空自扑人衣。待得飞花堪作絮,交领下,暖风吹。
这是一首清代毛奇龄创作的词,全名为《唐多令·嘲柳儿》。该作品通过描绘隋苑中的柳树,以及与之相关的送别和离别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对人生离别之情的感慨。
诗词中描述了隋苑(隋炀帝时的园林)中那株柳树,枝条垂落,随风轻轻摆动,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故事。诗人行走其中,不禁为之迷惘。他注意到春风中柳枝的柔软腰肢,似乎能被用来制作蚕茧的丝线;而在蚕织之时,柳条又被用作缫丝之用,体现了自然界中万物相互依存的关系。
诗中还描绘了渭亭(可能指地名或景点)的景象,以及人们在此地送别的场景。诗人感叹于每年岁末时分,人们纷纷离开故土,独自面对生活的艰辛和无奈。最后,诗人以飞花作喻,将飘零的美丽比喻为温暖的春风,暗示了即使在离别之后,美好的回忆依然温暖人心。
《唐多令·嘲柳儿》通过对隋苑柳树的描述,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美和人类情感的深刻感悟。它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次对生命、时间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深刻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