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行见竹

山前忽见千竿竹,高影猗猗最可人。
自别此君双眼俗,相逢为我涤征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行见竹》是一首清代的七言绝句,由诗人方芬(采芝)所作。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方芬(采芝):字采芝,大兴人,有《绮云阁诗草》。方芬是清代的一位女诗人,其诗歌作品以婉约著称,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情感。
  1. 诗歌原文
    山前忽见千竿竹,高影猗猗最可人。自别此君双眼俗,相逢为我涤征尘。
  • 诗句解析
    第一句“山前忽见千竿竹”,描绘了诗人在山前意外发现成片竹林的情景,通过“忽见”二字传达了发现时的惊喜和意外之情。第二句“高影猗猗最可人”,则进一步描述了竹林的高耸入云和摇曳生姿,给人以美的享受。第三句“自别此君双眼俗”,表达了诗人离开这些竹子时,感到自己的眼睛被世俗所染,显得不再纯净。最后一句“相逢为我涤征尘”,则是说再次见到这些竹子,便觉得可以洗净心灵上的尘埃。
  1. 诗歌鉴赏
  • 意象美:诗中竹子以其独特的姿态与清雅的气息,成为诗人眼中的美景,也隐喻着文人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
  • 意境深远:诗人不仅描写了自然景观的美,更抒发了内心的感慨与向往,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返璞归真的精神境界。
  1. 文化背景与影响
  • 地域特色:蜀南竹海作为中国著名的竹林风景区,其竹的种类和数量尤为丰富,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 时代氛围:《南行见竹》的创作时间是在清代,这一时期中国的文人墨客普遍追求个性解放与思想革新,诗歌中蕴含的文人情怀与审美追求与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相契合。

《南行见竹》不仅是方芬这位清代女性诗人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珍品。通过了解这首诗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信息,人们可以更好地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与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