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渡钱塘江

罗刹江声殷似雷,扁舟摇兀怒涛堆。
身从大地孤鸥泛,潮挟群山万马来。
南渡衣冠秋草寂,西陵鼓角夕阳哀。
古怀牢落真无懒,呼取余杭酒一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晚渡钱塘江》是一首七言律诗,由清朝诗人王荫槐所作。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钱塘江的壮观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感受。下面对这首诗进行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王荫槐,字子和,一字味兰,盱眙人,嘉庆癸酉举人,大挑教职。有《蠙庐诗钞》。王荫槐的文学创作涵盖了诗歌、散文等多种形式,其作品深受当时文人学者的喜爱。他的诗歌多表现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2. 原文节选
    罗刹江声殷似雷,扁舟摇兀怒涛堆。
    身从大地孤鸥泛,潮挟群山万马来。
    南渡衣冠秋草寂,西陵鼓角夕阳哀。
    古怀牢落真无懒,呼取余杭酒一杯。
  3. 诗歌赏析:《晚渡钱塘江》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到钱塘江边的景象之中。首联“罗刹江声殷似雷,扁舟摇兀怒涛堆”描绘了江面上波涛汹涌、声势浩大的场面,形象地表现了江水的磅礴气势。颔联“身从大地孤鸥泛,潮挟群山万马来”则通过比喻,将诗人比作在江中漂泊的鸥鸟,与滚滚而来的潮水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生命的顽强。颈联“南渡衣冠秋草寂,西陵鼓角夕阳哀”进一步渲染了秋日萧瑟的气氛,通过对历史人物南渡衣冠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感的独特感悟。尾联“古怀牢落真无懒,呼取余杭酒一杯”则透露出诗人面对自然景观时的一种超然心态,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4. 背景分析:这首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下,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它也展示了清朝晚期文人对于自然美的敏感捕捉和艺术表达。

《晚渡钱塘江》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读者,更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它不仅是王荫槐个人创作风格的体现,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这首诗,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点和价值观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