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刹江声殷似雷,扁舟摇兀怒涛堆。
身从大地孤鸥泛,潮挟群山万马来。
南渡衣冠秋草寂,西陵鼓角夕阳哀。
古怀牢落真无懒,呼取余杭酒一杯。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句的意思,并结合诗句的意思进行赏析。
此诗首联写诗人在钱塘江上乘船过江的情景;颔联写江水汹涌,舟行艰难;颈联由江水写到秋草,又由秋草写到夕阳,意境开阔;尾联抒发自己的感慨。全诗写景雄健豪迈,情调悲壮凄苦。
【答案】
译文:钱塘江上波涛滚滚,像雷声一样震耳欲聋,扁舟在激浪中摇摆不定,怒涛如山堆叠着。我身如孤鸥随波逐流,潮挟群山万马齐奔。南渡的旧臣和文官都已离去,只剩下西陵的鼓角声声哀鸣。古往今来有谁不怀才不遇,真可谓“呼取余杭酒一杯”。
注释:①罗刹:形容江水波涛汹涌的样子。②扁舟:小船。③兀(wù)怒涛:汹涌澎湃的海浪。④孤鸥泛:随波逐流的鸥鸟。⑤挟:夹杂着。⑥西陵鼓角:指西陵山上的战鼓声和号角声。⑦牢落:失意、落寞。⑧无懒:没有懈怠。⑨余杭:今杭州市,因地处钱塘江之南而得其名。⑩古怀:对古代的怀想。
赏析:
此诗作于公元1425年(景泰五年)九月,是一首纪游诗。作者时年四十多岁,从京城出发,经江西、浙江至福建,一路上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写下了不少咏史抒怀之作。这首诗是其中的佳篇之一。
前四句描绘的是一幅波澜壮阔的钱塘江大潮图。“罗刹江声殷似雷”中的“罗刹”是梵语“海神”的音译,这里用“罗刹江”来比喻钱塘江水势浩大的场面,形象地表现了钱塘江潮水的磅礴气势,给人以惊心动魄的感觉。“扁舟摇兀怒涛堆”,这是诗人在钱塘江上的真切感受,他乘坐的小舟在狂风巨浪中摇摆不定,好像要被巨浪所吞没。“身从大地孤鸥泛,潮挟群山万马来”,“孤鸥泛”与“万马来”相对照,突出了诗人在风狂浪涌的险恶环境中顽强搏斗的气概。“身”字下得好,它不仅表明诗人身处险境,而且暗示出他不畏艰险的精神。
“南渡衣冠秋草寂”,这一句是说,当年南渡的旧臣和文官都已离去,如今只有西陵山上战鼓声声哀鸣。这一句既写出了历史的沧桑变化,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无限感慨。
“古怀牢落真无懒,呼取余杭酒一杯。”诗人感叹自己虽有志于报国立功,无奈年华已逝,壮志难酬,只好借饮酒来排解胸中的郁闷。最后两句化用杜甫《饮中八仙》“与君把酒西窗下”的句子,以酒会友,以酒消愁,表达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自己孤独寂寞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