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秋积雨多,客夜听泉至。溟蒙峭峰顶,疏林冱云气,秉烛照回廊,古径压空翠。
西风吹高岩,打头乱叶坠。长淮寂渔火,暗听惊涛沸。
万瓦黑甜中,一镫隐湖寺。兹地数登览,夜景领尤异。
烹泉话石栏,眼前获新契。亭名玩清心,澄澈平旦意。
何用警霜钟,静理悟禅谛。
雨后同孟棠孝廉夜登玻璃泉清心亭
三秋积雨多,客夜听泉至。溟蒙峭峰顶,疏林冱云气,秉烛照回廊,古径压空翠。
西风吹高岩,打头乱叶坠。长淮寂渔火,暗听惊涛沸。
万瓦黑甜中,一镫隐湖寺。兹地数登览,夜景领尤异。
烹泉话石栏,眼前获新契。亭名玩清心,澄澈平旦意。
何用警霜钟,静理悟禅谛。
注释:
- 三秋: 指秋季的三个月,即农历九月、十月和十一月。
- 客夜: 指夜晚的客人,此处指作者。
- 溟蒙: 模糊不清的样子。
- 峭峰顶: 陡峭的山峰顶部。
- 疏林: 稀疏的树林。
- 秉烛: 拿着蜡烛。
- 古径: 古老的小路。
- 高岩: 高大的山崖。
- 打头: 迎面而来。
- 万瓦: 无数的房屋瓦片。
- 黑甜: 形容夜色漆黑而安静。
- 新契: 新的领悟或理解。
- 清心亭: 位于玻璃泉边的一座小亭子,名字取自“清心”之意。
- 澄澈: 清澈透明。
- 平旦: 清晨。
- 警: 敲击。
- 霜钟: 寺庙中的钟声。
- 静理: 静心思考。
- 悟禅谛: 理解佛教的禅宗真谛。
赏析:
《雨后同孟棠孝廉夜登玻璃泉清心亭》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诗人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雨后的美景和宁静的氛围。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析和赏析:
- 三秋积雨多:秋季的雨水较多,为下文的景色铺垫了基础。
- 客夜听泉至:夜晚听到泉水的声音,增添了诗的意境。
- 溟蒙峭峰顶:山峰在雨后显得更加清晰,云雾缭绕在山顶上。
- 疏林冱云气:稀疏的树林中充满了雾气,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 秉烛照回廊:手持蜡烛照亮了回廊,营造出一种温暖而明亮的氛围。
- 古径压空翠:古老的小径覆盖着绿色的苔藓,给人以历史的沉淀感。
- 西风吹高岩:西风吹过高耸的山崖,带来了阵阵凉意。
- 打头乱叶坠:风中的树叶随风飘落,给人一种秋天的凄凉感。
- 长淮寂渔火:长河上的渔火稀少,增添了一份寂静之美。
- 暗听惊涛沸:在远处听到惊涛骇浪的声音,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
- 万瓦黑甜中,一镫隐湖寺:无数屋顶在夜色中变得黝黑,一盏灯影在湖边的小寺庙里隐约可见。
- 兹地数登览:此地多次攀登游览,展现了诗人对美景的喜爱。
- 夜景领尤异:夜晚的景色格外引人注目,与白天截然不同。
- 烹泉话石栏:坐在石栏杆旁品尝清凉的泉水,享受片刻的宁静。
- 眼前获新契:眼前的景象给了诗人新的领悟或理解。
- 亭名玩清心:以“清心”命名的亭子,寓意着心灵的宁静。
- 澄澈平旦意:早晨的泉水清澈透明,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 何用警霜钟:为什么要敲警钟呢?可能是在强调宁静的重要性。
- 静理悟禅谛:在静谧的环境中,诗人悟出了禅宗的真谛。
整首诗通过对雨后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对自然的欣赏。同时,诗中蕴含着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禅宗哲理的理解。通过对诗句的逐句解析和赏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及其美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