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国关心利病陈,玉山遗老负经纶。
河汾弟子兴唐室,辽海先生自汉民。
落日荒陵挥涕泪,征车断碣访荆榛。
高门宅相都零落,故里经过感替人。

【诗句释义】

昆山,指昆山市,顾亭林先生的故乡。顾亭林,名炎武,明朝著名的哲学家和史学家。郡国关心利病陈,玉山遗老负经纶。玉山,指顾炎武的家乡昆山,“经纶”指治理天下的大道理。河汾弟子兴唐室,辽海先生自汉民。河汾弟子,指顾炎武的学生李因笃等;辽海先生,指顾炎武的老师黄道周。兴唐室,振兴明朝的事业;自汉民,从汉代的民众中来。落日荒陵挥涕泪,征车断碣访荆榛。落日,夕阳;荒陵,荒凉的坟墓;荆榛,丛生的草木。征车,指征人驾车;断碣,残缺的碑石。荆榛,形容道路的荒凉。高门宅相都零落,故里经过感替人。高门宅,豪门贵族之家;相,指宰相,这里指顾炎武的同乡好友严介向。

【译文】

昆山是顾亭林先生的故乡,他是一位关心国家大事的学者、政治家。顾亭林曾受业于河汾学派,后来致力于振兴明朝事业。黄道周是顾亭林的老师,他们都是汉族人。顾亭林曾经到过黄道周的故居,感慨颇多。顾亭林在昆山的宅第已经破败不堪,而他的故里经过昆山时,却感到十分凄凉。

【赏析】

此诗为诗人对友人顾炎武的怀念之作。首联点出顾炎武的籍贯是昆山。昆山地处江南,经济发达,有“鱼米之乡”之称。顾炎武出身贫寒,自幼好学,后游历四方,广泛涉猎经典著作。顾炎武一生以经世致用为己任,其学问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天文、数学等各个领域,尤以经史考证之学著称于世。

次联赞颂顾炎武关心国家大事、有经世之才的精神风貌。顾炎武在明末清初的政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他在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维护汉族地主阶级的利益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他曾参与领导抗清斗争,并提出了“经世致用”的思想。然而,他的这一思想并未得到统治者的采纳。尽管如此,顾炎武仍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而奋斗。

第三联则表达了诗人对顾炎武故居的感慨之情。顾炎武曾在昆山的故居居住多年,如今故居已破败不堪,令人唏嘘不已。诗人不禁回想起当年与友人共度时光的美好时光,感叹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最后一联则是诗人表达对故里经过昆山时的感慨之情。当诗人回到自己的故乡时,看到昆山的发展变化和自己的变化,不禁感到有些凄凉。这种凄凉之感既来自于自己与故乡的距离越来越远,也来自于故乡对自己成长的影响越来越大。诗人通过对昆山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感情以及对故人的怀念之情。

这首诗通过赞美顾炎武的伟大成就和崇高精神风貌,表达了对故人的怀念之情以及对故乡的眷恋之念。诗人通过对顾炎武故居的描绘和对故里的感慨,展现了一个热爱生活、关注国家和民族命运的伟大人物形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