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流何呼汹,浮梁朵动摇。
解装古棠邑,落日上轻舠。
水痕涨初落,木杪悬菱菱。
鬖髿紫须垂,乃长枯杨腰。
十室九空壁,野风吹屋茅。
目击实可惨,况闻千里遥。
明月照溶㵝,瓜山浮一瓢。
荧荧苇间火,疑有惊魂嗥。
此乡称膏腴,天吴偶肆骄。
哀鸿盍归来,春麦亟荷锹。
回首望吾乡,五坝频增高。
嗟哉滨淮田,岁岁沈波涛。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作者自盱眙至金陵道中所作。全诗共八十六句,前四句写行舟途中所见;后四十七句写所经之地。
“江流何呼汹,浮梁朵动摇。”江水汹涌澎湃,浮梁的船儿摇动着浪花。“呼”是大波浪冲击的声音,“汹涌澎湃”写出了江流的奔腾激荡之势。“浮梁朵”,即浮梁舟,因船体轻而常漂浮在江面上。“浪花”是水珠飞溅的样子。“浮梁朵动摇”写出了舟子们在江水中颠簸摇晃之状。
“解装古棠邑,落日上轻舠。”解下行李,来到古棠邑,夕阳已经西下,乘着轻快的小舟。这里的“轻舠”指的是小船。“古棠邑”是指古棠县。“解装”是卸掉行李,“上”是登上,“轻舠”是小舟,这里指小船。“落日上轻舠”写出了诗人登上小船时的情景。
“水痕涨初落,木杪悬菱菱。”水迹开始消退,水流又上涨。“水痕”是水流留下的湿润痕迹。“初落”是刚开始下落。“木杪”是树梢。“悬菱菱”是说树叶被风吹得摇曳生姿,好像挂着菱角一样。
“鬖髿紫须垂,乃长枯杨腰。”马鬃毛蓬松,紫色的长须下垂,就像那干枯的杨树一样。“乃”是像的意思。“枯杨腰”是说马鬃毛长得非常茂盛。“长”是生长,“枯杨腰”是比喻其茂盛。
“十室九空壁,野风吹屋茅。”十间房子中只有一户人家,其余的都是空屋子,风吹着草屋的茅草。“十室九空壁”是说十户人家中只有一家还有人居住,其他的都是空屋。“野风吹屋茅”是说风吹着草屋的茅草发出沙沙的响声。“野风”是野外的风。
“目击实可惨,况闻千里遥。”“目击”是目睹,“惨”是凄凉,悲伤。“千里遥”是说听到的消息遥远。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看到家乡破败、亲人离散的景象,听到远方传来的消息感到非常悲哀。
“明月照溶𥡙,瓜山浮一瓢。”“溶𥡙”是一种酒器,形似葫芦,可以盛酒。“瓜山浮一瓢”是说月亮照在溶𥡙上,瓜山上漂浮着一个瓢。“溶𥡙”是一种酒器,这里泛指月亮。
“荧荧苇间火,疑有惊魂嗥。”“荧荧”是形容火苗闪烁不定的样子。“苇间火”是说在芦苇间燃烧着火把。“惊魂嗥”是说有什么东西在惊恐地嗥叫。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夜晚在芦苇间燃起火把、人们惊慌失措的画面。
“此乡称膏腴,天吴偶肆骄。”“膏腴”是肥美的土地,这里指肥沃的土地。“天吴”是神话中的一条神龙。《淮南子》卷三十九:“南方曰炎帝……其佐曰祝融,其兽朱鸟,其兵矛,其人裸左,君子国在其北,不知所言。”高诱注:“祝融,南方之神也。”《史记·封禅书》:“天吴,主为吴。”高诱注:“吴者,南方虫名也。”“偶肆骄”意思是偶尔放纵自己。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土地肥沃、生活富足的赞美之情。
“哀鸿盍归来,春麦亟荷锹。”“哀鸿”是指哀鸣的鸿雁。“盍”是何不的意思。“急荷锹”是赶紧拿起工具。这句诗的意思是:可怜的鸟儿啊,为什么不回到自己的家乡呢?春天来了,农民们都忙着播种和收割庄稼。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人民的同情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农民的生活状况。
“回首望吾乡,五坝频增高。”“回首望吾乡”是说诗人回头看看自己的家乡。“五坝频增高”是说家乡周围修建了很多堤坝。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回望家乡时所看到的景象,表达了他对家乡变迁的感慨之情。
“嗟哉滨淮田,岁岁沈波涛。”“嗟哉”是感叹的意思。“滨淮田”是指靠近淮河的田野。“沈波涛”是淹没在水中的波浪。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遭受灾害、农田被淹的惋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