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殿久成灰,犹剩沧溟百尺台。
立石可能天作柱,凭栏方信海如杯。
烟云忽拥秦桥出,风雨愁移越冢来。
杨仆楼船无一在,九重空想伏波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阿房宫殿久成灰,犹剩沧溟百尺台。
立石可能天作柱,凭栏方信海如杯。
烟云忽拥秦桥出,风雨愁移越冢来。
杨仆楼船无一在,九重空想伏波才。
。
《四时主祠望海》是清代诗人郑燮所作的一首诗,原题为“四时主祠望海”,此诗写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
全诗如下:
四时主祠望海
四时主人祠在水中央,
一月二分两处忙。
春来秋去无他事,
只看潮涨与潮长。
这首诗描绘了四季变化和自然现象,尤其是潮汐的变化。诗人通过“四时”这一概念,象征着自然界中的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而“主祠望海”的地点则对应于水边的某个特定位置。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一年之中,春去秋来,无非是看潮涨与潮长的变化。
四时之交替在诗人笔下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和意境,通过“主祠望海”的地点和视角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