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园引并序

桂宫流水渐台沈,青松夹道隐黄昏。
野花啼鸟谈天宝,剩粉零缣画上林。
武清遗迹又榛莽,禁御犹存气萧爽。
前湖镕镜照宫门,门前圣祖亲题榜。
四围柳陌接菱塘,兴废龙潜有赐庄。
六飞两世南巡后,平地安排作水乡。
延陵诏写秦家式,海昌亦仿陈园则。
尽占西湖十锦图,中使江南采鸂鶒。
平滩浅石学湘山,舵楼晚似越中还。
无屋不随山曲折,无山不在水中间。
铜沟泻入高粱闸,玉乳流从趵突泉。
远过秦地宜春苑,肯数吴王销夏湾。
未烧以前有园后,篑士运斤不停手。
遍览须教十日游,烹茶坐对灵和柳。
白头阿监为我言,道光初元随至尊。
是时天下久无事,鹰坊虎圈皆承恩。
大内尊严乏水木,每来不怿出园门。
园中四序多佳节,至尊最爱华林月。
月下亲骑白凤凰,清歌挟弹花如雪。
东西复道接长秋,雷殷车声走未休。
烛天灯火湖山外,知是官家福海游。
蓬壶万炬环孤岛,松栝千株系彩球。
赤龙鳞甲随风动,宫娥荡桨银涛涌。
步头扶上玉皇来,荷花满袖秋云重。
文皇御宇尤加意,自选传头串新戏。
女史分笺纪岁华,奉诚弟子分番试。
遥望瓜洲战垒寒,羽书日夜报长安。
君王宵旰多愁思,抱尽琵琶不教弹。
绣岭乌啼金屈戍,温汤人倚玉栏杆。
圌参汁冷疗消渴,海荔瓤多罢晚餐。
八里桥头鼙鼓起,惊断歌声落秋水。
侵晓开门放内人,翠华已在边风里。
汨罗不管金蟾锁,上阳骨葬青莲朵。
回首阿房一片红,错认湖山旧镫火。
谁念冰天七月凉,蕃河呜咽绕宫墙。
似闻天语弥留际,犹问离宫一断肠。
亲贤刻意权成败,议定先看敌兵退。
奉使迎銮消息迟,列朝宸翰缘街卖。
老妪筐中宋本书,牧童壁上元人画。
莫问丛残贝叶经,牙签四库亦飘零。
僧廊篆鼎蝌文绿,侩肆柴窑宝气青。
明年返辔延洪祚,蒙恩遣向园中住。
马埒蓬蒿一丈高,斜阳手拨常朝路。
厮养眠庋玳瑁屏,灶丁爨砍沉檀树。
康国猧儿海户收,交州鹦鹉关山去。
朝朝暮暮总堪哀,铜辇秋衾梦不来。
脂奁粉盒馀香土,宝册珠衣化劫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园引并序》是清代诗人毛澄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从作品背景、艺术特色以及文学影响等多个角度进行介绍:

  1. 作品背景
  • 创作时间:毛澄生活在清朝时期,其创作《西园引并序》大约在这一时期。
  • 作者介绍:毛澄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他的创作活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和文人的情感。他的许多诗歌都带有强烈的时代印记和个人风格。
  • 历史情境:《西园引并序》可能反映了清初的政治和社会变迁。作为一位官员或士大夫,毛澄通过诗歌表达了他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以及对个人遭遇的思考。
  1. 艺术特色
  • 意境描绘:《西园引并序》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观来营造一种宁静而深远的艺术效果,如“桂宫流水渐台沈”,将读者带入一个既静谧又生动的场景之中。
  • 情感表达:毛澄在作品中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之情,以及对个人际遇的感怀。例如,诗中提到“至尊最爱华林月”和“君王宵旰多愁思”,体现了作者深厚的爱国情感和对君主的忠心。
  • 语言特色:毛澄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作的表现力。《西园引并序》中的诗句如“东西复道接长秋,雷殷车声走未休”,展示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1. 文学影响
  • 文化传承:毛澄的作品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清代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他的诗歌被后人多次引用和评论,成为研究清代文学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 审美价值:从美学角度来看,《西园引并序》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和深沉的情感赢得了众多读者的喜爱。它的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技巧上,更在于其深刻的思想和情感的传达。

《西园引并序》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和文化的记忆,它承载着清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和时代风貌。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