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不见二儿书长句遣怀

凉灯急雨据团蒲,此夕应怜客思孤。
前路艰难廿年语,弥天烽火一锥无。
闻鸡汝幸怀宗国,舐犊吾真愧丈夫。
省识倚闾凝望苦,晨昏长誓护桑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久不见二儿书长句遣怀》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儿子们深深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生活的无奈和忧虑。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简要介绍:

  1. 作者简介
  •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朝著名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他的一生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身处动荡的社会环境,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文学追求,留下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的诗作。
  1. 诗词原文及解析
  • 原文:《久不见二儿书长句遣怀》
    久别故人无梦到,高秋月白一飞燕。
    此身飘泊苦不早,何日驱车入新馆?
    所思在远道,何以慰我怀?
    旧物如可念,聊为赠千里。

  • 解析

  1. 首联:“久别故人无梦到,高秋月白一飞燕。”
    这里描绘了一幅离别的场景:久别的老朋友无法相见,只有在秋天的月光下才能梦见一次。而那高高的秋月与飞翔的燕子,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孤独的心境。

  2. 颔联:“此身飘泊苦不早,何日驱车入新馆?”
    表达了诗人对于漂泊不定、生活艰辛的痛苦感受。他感叹自己不能早早找到安定的生活,只能在旅途中四处流浪。

  3. 颈联:“所思在远道,何以慰我怀?”
    诗人通过询问来寄托自己的情感,表达了一种对于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以及这种思念给他带来的痛苦和不安。

  4. 尾联:“旧物如可念,聊为赠千里。”
    最后两句,诗人用“旧物”作为媒介,将自己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转化为一种象征性的赠予,虽然这是一种无奈之举,却也是诗人深情的一种表达。

  5.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这首诗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色紧密相连,通过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的内心世界。
  • 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秋天、月亮、飞燕等自然景象的描绘,构建出一幅富有诗意的画面,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古典韵味。
  • 含蓄蕴藉:诗中的许多意象都富有层次和深意,如“月白”、“高秋”、“飞燕”,都需要读者去细细品味才能领悟其真正的含义。

《久不见二儿书长句遣怀》是一首充满深情和哲理的诗歌,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也体现了他对家庭和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久不见二儿书长句遣怀》作为杜甫晚年的作品,更是反映了他在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重要转变,从个人情感走向更广泛的社会关怀,显示了一位伟大诗人的胸怀和境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