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马介堂高州

莽莽罗浮别旧封,将台移筑武坛峰。
乡心万里怀金马,军令三秋肃石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马介堂高州》是由清朝的诗人丘逢甲所著。在这首诗中,丘逢甲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壮美的边塞风光画卷。《寄马介堂高州·其一》原文如下:

洗太营边锦伞收,  
潘仙亭畔石船留。  
一条丁水铜鱼寨,  
照见将军仗钺游。  

这首诗不仅是对边塞景色的生动描绘,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反映出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英雄人物的赞美。

从自然景观的描绘来看,诗中的“洗太营边锦伞收”和“潘仙亭畔石船留”两句,形象地勾勒出了一幅边疆特有的景象。其中,“锦伞收”可能指的是边疆地区特有的军旗或旗帜随风飘扬的景象,而“石船留”则可能是描述河流旁的船只或者码头,展现了边疆人民的生活场景。这些描述不仅展现了边塞的自然之美,也体现了边疆文化的特色。

这首诗还蕴含着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诗中的“一条丁水铜鱼寨,照见将军仗钺游”一句,通过铜鱼寨这一象征,暗示了边疆地区的军事防御重要性。这里的“仗钺游”则可能是指将军手持宝剑巡视边疆,展现了一种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通过这样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安定繁荣的向往和对英勇将领的敬仰之情。

这首诗也反映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诗中的用词精炼、意境深远,既有豪放的气势,又有细腻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历史文化的融合,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边塞世界。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使得这首诗成为了清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寄马介堂高州·其一》是一首具有深厚历史背景和丰富文化内涵的诗歌作品。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和对英雄人物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英勇将领的敬仰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是清代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