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阳湖陈生

大江浩浩趋东海,汇为大湖涵远空。
由来江左数人物,民风虽雌文则雄。
阳湖陈生三十九,手治官书百粤走。
乞我题诗写古愁,夜半携尊酌南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阳湖陈生》是清朝诗人丘逢甲的作品。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赠阳湖陈生》是清代诗人丘逢甲创作的一首七绝诗。丘逢甲,字仙根,号岭云,又号天琴老人,广东镇平(今属广东省蕉岭县)人。他的文学创作涉及诗词、散文等多种文体,其中以七绝著称,其作品多表达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2. 作品原文:《赠阳湖陈生·大江浩浩趋东海》,全诗如下:大江浩浩趋东海,汇为大湖涵远空。由来江左数人物,民风虽雌文则雄。阳湖陈生三十九,手治官书百粤走。乞我题诗写古愁,夜半携尊酌南斗。
  3. 作品赏析:《赠阳湖陈生》通过描绘长江奔流向东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民族未来的深刻思考。诗中的“民风虽雌文则雄”一句,既展现了南方地区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反映了丘逢甲作为文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4.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较为复杂,既有个人生活经历的影响,也有当时社会环境的作用。丘逢甲在仕途上曾遭受挫折,但依然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在《赠阳湖陈生》中,他借助对江左人物的描述,抒发了自己的忧虑和感慨。
  5. 艺术特色:在《赠阳湖陈生》中,丘逢甲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如“大江浩浩”、“汇为大湖涵远空”,以及“乞我题诗写古愁”,这些富有画面感的句子使整首诗更加生动和感人。同时,诗中还蕴含着一种深沉的文化自信和历史使命感。

《赠阳湖陈生》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份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传承。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能够了解清朝末年的文人如何关注国家大事、抒发个人情怀,还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延续与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