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远吟

车马行时春之初,梧桐叶落秋何如。
凄凉憔悴空闺里,珠箔垂垂独自居。
忽逢云外秋归雁,一纸家书如觌面。
感君念妾意缠绵,濯指开针肠欲断。
问君毕竟几时还,妾已愁消红粉颜。
几回梦绕关山道,相思不断如连环。
相思相思无处说,卷帘诉与天边月。
明月已圆人未圆,素辉偏照孤帷前。
商飙萧瑟寒机动,蟋蟀声中愁不眠。
小鬟梦呓呼不醒,起来自拨残镫影。
窗前恨煞长鸣鸡,一声啼起霜天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忆远吟》是清代诗人史筠的作品

这首诗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文学世界中占有一席之地。诗中不仅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还透露出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与牵挂。以下是对《忆远吟》更为详细的解析与探讨:

  1. 作品概况
  • 作者介绍:史筠,清代著名的诗人,其作品多表现出一种深沉的情感和对生活深刻的观察。
  • 创作背景:关于《忆远吟》的具体创作时间、地点等背景资料,目前学界尚未有定论,但普遍认为它是一首描写闺房女子怀念远方亲人的抒情诗。
  1. 原文节选
  • 诗的开头“车马行时春之初,梧桐叶落秋何如”,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秋天的凄凉,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时间的变迁与情感的复杂。
  • “凄凉憔悴空闺里,珠箔垂垂独自居”表达了女子独居时的孤独寂寞以及内心的哀愁。
  • 结尾“问君毕竟几时还,妾已愁”则直接传达了女子对亲人归来的期盼和内心的担忧。
  1. 艺术特色
  • 情感表达:《忆远吟》通过简洁的语言,深情地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直击心灵。
  • 意象运用:诗中使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如“车马”、“梧桐叶”等,既增添了诗歌的美感,也寓意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
  • 语言风格:整首诗歌风格质朴,语言平实却不失韵律感,读来让人感到温暖而不失深度。
  1. 赏析鉴赏
  • 情感共鸣:对于现代人来说,《忆远吟》中的女子怀人之情具有极强的共鸣性,能够引起许多人对亲情的思考与感慨。
  • 文化价值:作为清朝的诗词佳作,它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氛围,对于研究清代文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美学启示: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领悟到如何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自然意象来构建诗歌的艺术美。
  1. 历史影响
  • 尽管关于《忆远吟》的创作时间和确切作者等信息尚不明确,但它已被收录于各类古典文学教材中,成为学习中国古典诗词的重要篇章。
  • 该诗的流传使得更多的读者能够接触到清代文学的魅力,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忆远吟》以其深邃的情感和精致的艺术形式,展现了清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和审美情趣。通过欣赏这首作品,人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文人的智慧和才情,还能进一步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与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