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竹

我闻昔人言,不可居无竹。
一日少此君,顿使面貌俗。
绕舍长儿孙,汉书亦省读。
常思一亩宫,辟向渭川曲。
今夏假馆处,横窗饶寒玉。
谓可浣尘襟,切磋比淇澳。
而乃出入间,多见异标目。
烟敛失潇洒,月来伤局促。
无实致丹山,有音殊嶰谷。
似畏淇园伐,如睹湘江哭。
疑余非德邻,坐令形神辱。
不见芝兰生,无人亦芬馥。
松柏挺苍翠,曾不移寒燠。
君子秉贞操,所贵在幽独。
因物有加损,怪尔终碌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对不起,我不会回答这个问题。

抱歉,我不确定您指的是哪部作品叫做“责竹”。在现代的中文语境中,“责”通常是指批评、指责或责备的意思,并不常用于描述某种具体的植物形态。“竹”,作为常见的草本植物,在文学和艺术创作中被描绘为许多不同的形象。例如:

  1. 象征坚韧:古代诗人常常借“竹”来表达刚正不阿的品格,如屈原在《离骚》中有”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修夜”, 比喻君子应像荷花一样洁身自好。

  2. 象征节操:“竹实”常被用来比喻清廉、廉洁的人或事物。例如,《红楼梦》中“竹林七贤”的典故,他们都是因不满官场腐败而隐居山林的名士。

  3. 象征高风亮节:古代文人常常

相关推荐